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佛山市政府近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并原则同意《“数字佛山”建设总体规划——佛山市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21-2025年)》(以下简称《佛山市总体规划》)。未来五年,佛山将实施“五+”应用引领,夯实“五大”统筹支撑,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水平,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佛山打造为全国地级市数字化发展的样板。
《佛山市总体规划》提出,“数字+科创”以“超前的数字应用”为目标,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应用场景集合,搭建技术创新载体,推动新技术与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商业服务等业务全面融合,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佛山将构建体系化创新基础平台集群。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数字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交易中心落户佛山,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新材料等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大力支持香港科大—博智林联合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佛山)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新型研究平台建设。推动工业核心数字技术协同攻关。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设计,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科研院所为智力支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统筹开展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高端软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佛山市“数字+兴业”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提升惠企服务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农业、商业等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佛山市总体规划》明确,以“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为导向,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重点推动高端家居产业向智能化转型,鼓励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链条延伸,拓展传统制造业价值空间。
佛山市将培育壮大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及模组、超高清显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优势数字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广泛开展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加工、分析和行业应用等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
“数字+惠民”以“优悦的百姓生活”为目标,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让百姓办事不求人,实现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便捷化、普惠化,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佛山市总体规划》提到,积极探索利用5G+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评价、校园管理等各类校园教育场景及课外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社会教育场景下的智慧教学与管理应用。
佛山将完善智慧医养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基于5G的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完善远程医疗体系。探索发展卫生健康大数据智能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搭建佛山老年人服务数据库,利用“互联网+”整合优化养老和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加快数字化养老社区建设。
“数字+智城”以“精细的城市管理”为目标,通过打通虚拟城市空间与实体城市空间的交互通道,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努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佛山将深化交通运输数字化应用。不断完善一体化、智能化智能交通架构,基于城市数字大脑和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构建交通数字化运行管理系统、交通信息资源数据底盘、城市级交通数字孪生平台。
佛山将打造数字平安城市。以“平安城市”建设为目标,建设智慧公安,推动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城市“畅通工程”等项目实施,强化公安机关、政府部门及社会面重要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通过推动“雪亮工程”“平安村居”“智感安防区”“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中心及平台”等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事件前端感知、预警监测、侦查破案、重点对象管控、指挥处置等能力、打造“打、防、管、控、服”一体化的治安防控新模式。
佛山将以“移动化”创新线上服务供给。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四免”优化、“秒批智办”,建立以“粤”系列、“佛”系列移动应用为核心的移动政务服务生态,发挥“政务+媒体+科技”优势,实现“掌上可办所有事、秒批智办高频事、一证联办‘一件事’、一地通办全国事”的移动化政务服务新格局,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将佛山打造为政务服务创新示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政务服务“佛山”范本。以“扁平化”引领线下服务创新,佛山将以“服务下沉”为导向,在服务标准化基础上推进线下服务“扁平化”“网点化”“融合化”改革。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