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分类评价激励体系——
深圳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以立法形式设立深圳人才日、人才总量超600万……近年来,深圳市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
从总体设计到配套措施、从大环境营造到个性化服务创新,深圳着力为人才发展营造更加高效优质的环境。“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加速优秀人才汇聚,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早在2018年6月,深圳就开展了应届毕业生接收“秒批”改革。2019年2月,深圳又将“秒批”对象扩大至在职人才引进、博士后和留学归国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已“秒批”各类新引进人才超58万名。
当前,深圳近九成研发人员在企业,超七成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在引才用才方面,深圳让企业唱主角,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评价新模式,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建立与政府标准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今年7月,深圳首批数字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顺利实施。
深圳还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等人才管理方式,在大部分新设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以理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赋予其在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的高度自主权。仅用10年左右时间,南方科技大学便聚集起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中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历、高层次人才占比超40%。
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2020年8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明确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取得报酬,鼓励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深圳还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研究员,充分激发人才流动带来的创新红利。
今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特聘岗位”制度的推行,不仅意味着用人单位在高端人才认定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是深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和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的重要举措。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目前该院以15%人员流动率实现科研队伍年轻化,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稳定维持在32岁左右,累计输出各类人才超1.3万人,有效推动和支撑了区域产业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