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韩俊华,字星垣,又作心源,直隶衡水人。早年经人介绍到宝文斋书店当学徒,师从徐志沺,得见所藏地方志,涉版本目录学,如鱼得水。韩俊华青出于蓝,光绪十二年(1886)在琉璃厂开设翰文斋。
缪荃孙《琉璃厂书肆后记》载,翰文斋在老二酉之西,“主人韩心源,受徐苍崖之传。先得益都李南涧藏书,再得内城李勤伯藏书,琳琅满目,自摆摊至开铺,自小铺拓广厦,不过数年,已与至大之书铺鼎立”。
△《李文藻四种》书影
翰文斋在东琉璃厂路南220号,短短数年间崛起为一间大店,关键一步居然是收购《琉璃厂书肆记》作者李文藻的藏书。据孙殿起《琉璃厂书肆三记》,翰文斋由孙诒经、李文田题写匾额。缪荃孙说:“余之宋元本,大半韩(心源)为搜得,即《宋会要》,亦得之此肆。”可见其购书有道,经营有方。
可惜韩俊华英年早逝,缪荃孙称“其子子源继起,亦有能名”。孙殿起也说“二十一年俊华子林蔚继其业,已经营五十馀年”。
△翰文斋致陈梦家短札
韩林蔚(1877—1963),字子源,又作滋源,受其父熏陶,精于古书版本及名人墨迹鉴别,善仿苏字,承父业,与盛伯羲、王懿荣等相往还。雷梦水《琉璃厂书肆四记》也称,韩林蔚“一九三二年继其父俊华之业,韩氏鉴别古书板本、钞校本及名人墨迹,皆精,并善仿苏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韩林蔚告老还乡,将翰文斋交给三子韩焕光经营。1956年公私合营,翰文斋归入中国书店,结束了70年经营历史。
翰文斋学徒众多,韩家三代人在北京政界学界有着广泛人脉,韩焕光努力争取,希望保留翰文斋书业老字号。在时任北京市委分管文教书记邓拓的支持下,翰文斋于1964年7月1日恢复开业,以文学、历史、哲学、综合类新版古籍为主,陈列约一千五百种,三千部(册)。7月7日,《北京晚报》以《两古书店面貌一新,翰文斋、文奎堂恢复开业》为题,作过详细报道。但是好景不长。邓拓因《三家村札记》受批判,1966年5月18日含冤逝世。翰文斋的结局也很悲惨,老店主韩林蔚于1963年在家乡病逝,韩焕光也于1968年去世。
△邓拓书法作品
翰文斋的三块匾额值得一提。前面说到,翰文斋原有两块匾额,分别为李文田、孙诒经所题。李文田是咸丰九年(1859)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孙诒经是清咸丰十年(1860)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两位大学士同时题匾使翰文斋声名远振,也是琉璃厂一段佳话。1964年恢复开业时,邓拓再题新匾一块,使翰文斋回光返照色彩更为鲜明。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