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姚嘉莉
9月17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广东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多层级、立体化的防治网络建立完善。“粤苗”自主研发生产实现“零”的突破。截至9月23日24时,全省累计到货疫苗2.19亿剂次,累计接种2.06亿剂次、1.07亿人,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广东接种任务。
重大疾病防诊治协同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构建粤港澳传染病疫情“防护网”
报告指出,广东着力构建以50家高水平医院为重大疫情救治“龙头”、3家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为“支柱”、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为“骨干”、县级医院传染病区为“网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为“哨点”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在公共卫生领域,广东推动建设广州实验室、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多家省重点实验室和2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指导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为重大传染病防控科研攻关提供重要支持。3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15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重大疾病防诊治协同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发挥科技抗疫优势,率先分离出新冠毒株并完成基因测序,率先开展中和抗体研发试用,连花清瘟、血必净等多个药物纳入国家诊疗方案;12个检测试剂获国家注册审批、数量全国第一,核酸快速检测产品(30分钟)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4支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1支疫苗获批国家紧急使用并供应接种,“粤苗”自主研发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建立疫情风险时空信息可视化系统,推广应用新冠肺炎AI辅助诊疗系统、智能测温仪等多款人工智能产品,提升疫情防控科学化科技化水平。
中医药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广东成立中医药疑难重症攻关组,运用中医药思维,采取中医药方案,“未病先防”“既病防重”“瘥后防复”,中药汤剂、中成药、八段锦、穴位按摩等中医药措施取得明显疗效。目前,中医药参与我省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的比例达96.16%。
粤港澳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响应。构建粤港澳传染病疫情“防护网”,及时快速通报新冠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人禽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定期举办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防控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筑牢健康湾区“防火墙”,着眼“塑造健康湾区”,不断深化湾区卫生应急处置合作,健全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
广东省日检测能力突破322.7万管
获得438例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病毒基因组
记者另外从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看到,广东公共卫生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起,财政安排中央直达资金5.4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0亿元,推动广东省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加快研发出“猎鹰号”系列检查产品,为大规模核酸检测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广东省日检测能力突破322.7万管,单管检测能力、机动核酸检测力量居全国前列。
病毒研究支持疫情防控加强。2021年,广东省成功分离出包含阿尔法、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内的75株新冠病毒毒株,获得438例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病毒基因组,推动了对新冠病毒的防治研究。
疫情防控科技信息化水平提升。广东省建立疫情预测模型,对疫情确诊病例数拐点和累计感染人数进行预测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建设“粤核酸”系统实现全省2730个接种点电子政务全覆盖,有效提升核酸检测效率。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