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据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五柳居在琉璃厂路北,主人姓陶,乾隆后期开业。朝鲜诗人柳得恭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和嘉庆六年(1801)出使北京时,均与五柳居陶氏有交往。
△孙星衍著《平津馆文稿》
五柳居旧书甚多,“每年购书于苏州,船载而来”。多璜川吴氏藏书。吴铨,号璜川,徽州歙县人,迁居苏州渎川望信桥,以校书、藏书为事。传至孙辈吴泰来,兄弟析产,书籍散出。
孙星衍《五松园文稿》有《清故封修职郎两浙盐课大使陶君正祥墓志铭》,所记五柳居陶氏甚详。
△《复初斋诗集》书影
陶正祥(1723—1797),字庭学,号瑞庵,祖上自乌程移居苏州。少聪慧,家贫无以为养,遂以卖书为业,与吴中文士交往密切,闻见日广,能知何书为宋元佳本、有何刊本、版藏何处、何本善且备。在苏州郡庙前开设五柳居总店,又在胥门及北京琉璃厂等地有分店。琉璃厂五柳居生意兴隆,车辙满户外,皆京中巨公大儒欲购异书者。据翁方纲《复初斋诗集》注,四库全书开馆后,“江浙书贾,奔辏辇下,书坊以五柳居、文粹堂为最”。
孙星衍在陶正祥墓志铭中又说,“安徽提学朱君筠言于当道,属以搜访秘书,能称事焉”,可见其往四库馆送书或代为搜书,具有半官方性质。
陶正祥过眼版本无数,精鉴别,曾对孙星衍说:“恨不为一书,记所过目宋、元、明刊刻经传、诸子各本卷帙、文字异同优劣,补书目家未备,惜今晚矣。”陶氏为人慷慨,不斤斤计较,不漫天要价,“朝之公卿、四方好学之士,无不知有五柳居主人者”。
五柳居传至第二代似乎更胜一筹。陶正祥之子珠琳,字蕴辉,因其父荐书有功,被内廷三馆保举为两浙钱清场盐课大使,为正八品盐官。珠琳耳濡目染,对版本目录学也颇多颖悟。其父称“汝多疾而素餐,不如归卖书也”,于是重返琉璃厂操持旧业。
陶珠琳与孙星衍、黄丕烈等交情深厚,因请孙星衍作其父墓志铭。黄丕烈南归,陶珠琳仍在琉璃厂为其购求珍本善本,包括元韩奕撰《韩山人诗集》及钱景开刻《陶情集》。
△黄丕烈题跋
黄丕烈在《韩山人诗集》题跋中说:“我之嗜好,有佞宋癖,蕴辉颇知之。然吾不奇其遇宋刻而寄我,奇其非宋刻而亦寄我也。”《韩山人诗集》四册,一般人以为平常书籍,但作者是乡人,尤可宝重,蕴辉“不远三千里而寄我,是其学识不可以书估视之矣”。而《陶情集》之善,“尤余所独知,向藏钞本出于钱景开手,已为甚秘,今复得此旧刻,且多续集与词,真明初人集之至善者也。”
徐雁平在《清代环太湖地区的书估、书船与书籍的流动》一文中,论证苏州一带书商将南方图书资源转运北方,对京城形成书籍交流中心具有重要作用,例证即为五柳居陶氏。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