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深圳湾片区交通拥堵问题能不能通过接入轨道交通来解决?可以通过调整口岸功能来解决吗?深圳市政协近日就《关于缓解深圳湾片区交通拥堵问题,打造口岸综合枢纽的建议》办理开展督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提案办理单位对委员建议给出了相关解释。
建议:调整深圳湾口岸功能为以客为主
答复:跨界货运经深圳湾口岸通关最为便捷
叶春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深圳湾口岸最早的功能定位是“以货为主,以客为辅”,但口岸功能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以客为主,以货为辅”的大反转。提案建议把深圳湾口岸打造成为以“以客为主,以货为辅”、交通便捷、功能复合的口岸综合枢纽,建议将深港跨境货运转由莲塘口岸主要承担,同时向西寻找新的跨境通道,进一步合理减少深圳湾口岸货运交通配比,以减少货运交通对深圳湾中心城区的环境和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答复称,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开展了《港深口岸发展研究》,明确深港口岸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及双方接驳设施安排。根据深港双方协定,深圳湾口岸定位为主要货运口岸,旅客通关能力6万人次/日,货运通关能力4.32万辆次/日(莲塘口岸1.5万辆次/日),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深港跨界货运主要服务转口贸易,香港侧跨界货运集货地主要围绕港口分布,占比84.9%,货源地主要分布于深圳及东莞西部地区,以葵青码头——皇岗口岸为分界线,深圳西部跨界货源占比70%,东莞西部占比超过86%。跨界货运经深圳湾口岸通关最为便捷,若从莲塘口岸通关,共需绕行20至30千米,绕行将给货运企业带来不便,增加企业成本,与我国减税降费、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不符。
建议:城际轨道引入深圳湾口岸
答复:受自身条件限制不宜引入
叶春委员在提案中建议,重新调整交通规划,增设轨道交通,争取将穗莞深城际线、深莞增城际线引入深圳湾片区,充分预留穗莞深城际线、深莞增城际线引入深圳湾口岸的衔接条件。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答复称,深港两侧的交通接驳设施需要安排对等。而深圳湾口岸港方接驳区面积受限,客流疏解能力不足,深圳侧引入城际轨道将加剧两侧接驳设施的不匹配性;深方布设多条城市道路接驳口岸,而港方仅依靠屯门公路接驳深圳湾公路大桥,高峰时段已接近饱和。
此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规模总量为450万~550万平方米,毛容积率3.8-4.7,规划就业人口为18~22万人,引入穗莞深和深莞城际,支撑其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力。市政府明确穗莞深城际轨道不进入深圳湾口岸,目前市发改委已经批复设计方案,准备开工建设。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