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夏仁虎《旧京琐记》称:“旧日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说清初汉大臣多住宣武门外,有些就在琉璃厂一带。孙承泽住琉璃厂南,宅号退谷园。王士祯住琉璃厂火神庙西夹道。
△《藤阴杂记》书影
戴璐《藤阴杂记》卷十载:“厂东门内一宅,相传王渔洋曾寓,手植藤花尚存。近程鱼门晋芳移居,以诗寄袁太史枚,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钱问故书’之句。袁笑曰:此必琉璃厂也。”盛夏时节,花开满架,渔洋于花下招客吟诗,并有《古藤诗思图卷》,引来众多同道吟咏唱和。
王士祯(1634—1711),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唐代司空图论诗,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王士祯在此基础上创神韵说,提倡“隽永超诣”,赞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说影响清前期诗坛几乎达百年之久。
王士祯在京中做官30年,薪俸几乎都买了书,他的购书史也可视为琉璃厂书肆前传。
△王士祯《香祖笔记》
相传有一士子屡访渔洋不遇,徐乾学告诉他:你去慈仁寺书摊等候必能相见。士子照其说往慈仁寺,果真在书摊见到王渔洋。慈仁寺即报国寺,在广安门内,当时琉璃厂尚未成为文化街市。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说:“每月朔望及下浣五日,百货集慈仁寺,书摊只五六,往时间有秘本,二十年来绝无之。”“京师书肆,皆在正阳门西河沿,余惟琉璃厂间有之,而不多见。灯市初在灵佑宫,稍列书摊,自回禄后移于正阳门大街之南,则无书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古稀之年的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不久,捐纳通判王五和太医院吏目吴谦因索债,纵仆打死三人,王士祯判王五革去捐纳通判之职,而吴谦免罪。虽无贪污受贿事实,亦属葫芦僧判葫芦案。康熙得知龙颜大怒,一锤定音,王士祯罢官。他早有辞职回乡打算,“故不作辩明,以微罪返乡,遂巾车就道,图书数簏而已,送者填塞街巷,莫不攀辕泣下”。皇帝英明伟大,而且体恤下情。王士祯生前被康熙赞为“老成忠厚,人品学问俱佳”;他死后50多年,乾隆又降旨“宜示褒荣,以为稽古者劝”,并赐谥文简。
△济南大明湖王渔洋故居
王士祯在北京南城有三处旧居:慈仁寺、保安寺和火神庙。民国时期,画家徐石雪曾住琉璃厂东街西太平巷5号,他在《石雪斋诗稿》中写道:“程鱼门太史曾寓火神庙夹道(今太平巷),余新居即其故址。”他还藏有程晋芳手抄《文选》一册。《藤阴杂记》载程鱼门移居王渔洋宅,据此可知,西太平巷5号便是王渔洋旧居。徐石雪1919年买进这所小院,为前后院,坐东朝西,中间南北有廊,共有房十余间。他在后院设计建筑一座三层砖砌楼房,底层有地下室,这所建筑和小院后来一直保存着,只是当年王渔洋手植藤萝花早已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株高高的柿子树。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