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还提到内城隆福寺等地书摊,及其与琉璃厂的区别。隆福寺有“赶庙会”之俗,每遇会期,多有卖书者,散帙满地,价格低廉。当时有位朱少卿(豫堂),令子弟至各书摊专收残本,积数十年之功,蓄数十万卷书,几乎将所有残本配成全本。李文藻分析:残本多是家奴窃出之物,原来全本已成不全,日日等待,剩余残本就会出现。
△《琉璃厂书肆记》书影
李文藻称誉琉璃厂书肆中“晓事”者,有五柳居陶氏、文粹堂谢氏,皆苏州人,以及年逾七旬的韦姓老者,湖州人。
五柳居与文粹堂每年从苏州购进旧书,以船载来。五柳居多璜川吴氏藏书,钱大昕曾说,吴泰来兄弟分家后,藏书遂不能守。
△《石刻铺叙》书影
△《太平寰宇记》书影
老韦八年前在桥西路南开鉴古堂,其书甚多,后来为桥西路北刘氏延庆堂掌柜。原来多从江南购书,是年夏从内城买书数十部,每部均有“楝亭曹印”,楝亭为曹雪芹祖父曹寅斋号,曹寅执掌织造、盐政十余年,所印书籍甚多,又相交于朱竹垞,朱氏曝书亭书楝亭皆抄录副本。这批书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昌龄为曹寅外甥,官至大学士,曹寅藏书后皆归昌龄。以李文藻所见,有《石刻铺叙》、宋本《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春秋经传阙疑》、《三朝北盟会编》、《后汉书年表》、《崇祯长编》等,皆抄本;另有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等,皆宋椠本。老韦眼光高,要价亦高,时贤查莹、李铎等皆为其主顾。纪晓岚数年前在鉴古堂购书,所费数千金。
“韦年七十余矣,面瘦如柴,竟日奔走朝绅之门。朝绅好书者,韦一见审其好何等书,或经济、或辞章、或掌故,能各投所好,得重值。而少减辄不肯售,人亦多恨之。”老韦形象刻画入木三分。李文藻的朋友周书昌好买残本书,有一次见吴棫《韵补》为他人买去,怏怏不快。老韦告诉他,邵子湘《韵略》已收录此书。又劝他读魏鹤山《古今考》,以为宋人经学无过之,周书昌心悦诚服。
李文藻离京后,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抵达广东,行程八千里,耗时四月余,始到恩平任所。任职仅一年,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调新安(今深圳)县令。乾隆四十一年升任广西桂林府同知,未及一年病死于任所。
李文藻以搜罗乡邦文献为己任,贮书数万卷,皆加校雠。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咏李文藻:“所见所闻所藏弆,发凡真有著书才。安知散帙非全帙,赶庙驱车日又来。”李氏藏书四库著录者有七种。李氏殁后,书多流散,安丘赵录绩所得最多。赵氏书约于1932年前后归山东省图书馆和山东大学图书馆。
入山东省图书馆者包括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手稿本,馆长王献唐曾为之装裱题跋,并考证此稿本与抄本、刻本不同处约五十事。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