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机械手熟练地将完整的屏幕反复向内对折,展开后画面与触感没变。小米最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由小米位于北京亦庄的一座“黑灯工厂”生产。据悉,由于高度智能化,工厂熄灯也不影响运行,年产能达到百万。而工厂内不少测试装备,由一家名为鑫信腾科技的深圳企业提供。该公司创始人郑国荣告诉记者,“深圳的智能制造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年来,在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深圳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深圳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图为九龙山智能科技城效果图。(深圳商报资料图片)
做强实体经济“强根”
从郑国荣的创业史,可以感受到深圳制造业近年来不断迈向高端化和智能化。
2003年,自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郑国荣加入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多项与信息通信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期间经常到珠三角出差,他发现这里制造业分布密集,潜力巨大。
随后,郑国荣选择到深圳创业,聚焦于通信测试设备的生产研发,比如柔性工业机器人。“2014年前后,深圳智能硬件呈爆发式增长,明显感觉到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除手机以外,各类智能穿戴、音箱的测试设备订单多了起来。而近两年,以‘无人工厂’为主的高端制造需求尤为突出。此外,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明显。”郑国荣告诉记者。
今年6月,深圳发改委官网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基础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的研发创新能力。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近日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表示,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
据深圳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7%,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尽显高端制造业的“底气”。
记者从深圳市工信局获悉,为有效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空间,深圳划定“区块线”,严守27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控制线,控制线范围内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严厉处置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变相炒卖工业用地。
未来产业“触手可及”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深圳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未来产业策源地。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5G应用,已遍地开花。
在智慧电网方面,鹏城变电站的5G基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组合,已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将电网设备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在远程医疗方面,一张显示屏连接相隔千里的医生和患者,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诊断日常。
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城市发展的引擎,未来产业则带领城市创新走向“金字塔尖”,已经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
今年6月11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实施一箭四星发射,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仰望一号”卫星和承担卫星平台研制及整星总装、测试、试验的“海丝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深圳造”双星剑指九天之前,去年7月,由亚太星通(深圳)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顺利升空,这也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
亚太星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近两年频频发星。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部分高精尖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提升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发展举措方面,深圳探索出几条特色之路。第一是“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的“链长”,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第二是创建“矩阵式”产业扶持体系,从企业招引、项目培育、空间落地、人才支撑、惠企政策等多维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常态化服务。此外,整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的空间载体,推动建立“头雁引领群雁飞”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深圳制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七大未来产业”中长期发展工作方案和“五个一”清单。据统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655.3亿元,占GDP比重39.5%;增长13.1%,比GDP增速高3.4个百分点。
打造服务经济中心城市
去年8月,深圳南山区有一座“天空之城”正式封顶。这组由两座镜像对称塔楼组成、最高47层的建筑,正是大疆的新总部大楼,也被媒体誉为“2021年全球最值得期待完工的新建筑”之一。
大公司总部,既是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外在体现。《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全球服务经济中心城市,鼓励企业联合建设总部大厦。为此,深圳将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和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总部企业服务机制。
为企业注入“源头活水”,鼓励其发展,深圳可谓思虑周全。去年以来,深圳高质量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包括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注册制试点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此外,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引入“企业画像”等科技手段,推动审核注册阳光化、电子化。
目前,改革后的创业板全力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截至今年7月底,创业板共受理726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已上市168家,总市值1.74万亿元。
服务不仅瞄准企业,更要落地民生。《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据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28.8%。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