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 /深圳商报评论员 孙波
现化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在建设现化化产业体系方面为全国先行示范,即是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之一,也是深圳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区要承担的任务与使命。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的深圳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中,展示了深圳在构建现化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建设现化化产业体系要致力于为要素市场化配置通关去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全球要素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深圳市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等政策措施,就是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方面阻隔要素组合的不适配条规;着眼于搭建服务平台、交易平台,为“自由组合”建立“自由市场”;着眼于建立激励机制,给最优组合以最大激励等等,最大限度提升要素市场的活跃度和要素组合的便捷度。
建设现化化产业体系要最大限度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方面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以更大的作为进行宏观调控、产业引导、产业扶持、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等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最重要的制度优势 ,去年以来,深圳不断加大服务数字经济等新基建领域投资,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三大平台建设进度,施行“链长制” “悬赏制”,组织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同时不断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关于现代金融业、现代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等,充分体现出深圳由“摸着石头过河”到目标导向的发展时段转折,既展示出了宏观把控的意识自觉,又展现了微观协调的精准效力。
建设现化化产业体系要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为深圳设定了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从目标设定来看,深圳现化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不会因循任何一条既有路径,既要主动避开产业空心化、市场泡沫化等全球已经出现的经济陷阱,又要防范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平台经济垄断经营、数据信息造成危害等经济风险,同时,还必须敏锐洞察新经济、新技术可能带来的产业格局之变,提前布局,抢占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只是深圳在两年的建设周期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构建现化化产业体系的深圳答卷,依然在未来的考验中继续书写。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