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张建国 实习生 王茵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圳市龙岗区法院努力创新诉源治理模式,建立“源头治理、诉调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不仅在方式方法上做好创新文章,更在扎实践行方面下大功夫。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在8个未设立人民法庭的街道相继设立了驻街道工作站,实现了辖区内“一街道一法庭(工作站)”全覆盖。各工作站成立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各项业务全面铺开、高效运转,切实有效地促进了本土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成效显著。
南湾工作站:24小时内化解突发重大纠纷
近日,龙岗法院南湾工作站运用诉源治理应急处置机制,快速调处了一起非因工死亡引起的纠纷,不仅让涉事企业当场结清劳务费,还为死者家属争取到了抚慰金,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死者陈某为某工厂在岗职工,厂里发现陈某已有两天未上班,遂报警,随后发现陈某死于其居住的出租屋内,厂方立即通知了陈某家属。陈某家属在处理后事时,要求工厂结清劳务费,并支付较高额度的抚慰金,厂方则认为陈某死亡与其无关,不愿意承担死亡抚恤费用,双方对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引发纠纷。
南湾工作站迅速介入调处,按照预案分工各尽其职。法官首先对死者的不幸致以沉痛的哀悼,用真情抚慰死者家属情绪,争取家属的信任;随后请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本案详细资料,并妥善安排死者家属近期的食宿,同时安排工作站义工全程陪护死者家属,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细致周密的工作,在纠纷发生的初始阶段即充分调动起各成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协同化解纠纷的合力。
法官根据《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判例,兼顾情、理、法,认真做好劝慰说服工作,细致分析了本案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以及调解与诉讼的利弊,既纠正了死者家属不切实际的赔偿预期,也软化了厂方的态度,并进而向各方代表提出了既符合客观事实又相对照顾死者家属的调解建议。
经过数小时的耐心劝解,双方当事人放下了成见,死者家属和死者工作单位的代表在司法所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随即进行了司法确认,厂方当场向劳动者家属结清了劳务费并支付了抚慰金。这起重大纠纷的快速处理,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利益。
横岗工作站:成立当日收到当事人锦旗
2021年6月29日,龙岗法院横岗工作站与另外四个街道吉华、龙岗、龙城、宝龙工作站一同揭牌成立。
当天下午下班前,两名群众到横岗工作站接访室,送上了一面“为群众办实事,给社区创和谐”字样的锦旗,“感谢横岗工作站、横岗法庭,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们的事情办好了!”
原来,就在当天下午,横岗工作站法官受理了一宗某公司与员工李某等人经济补偿金司法确认案,法官严格按照程序,对材料收集、调解方案等进行全程指导,并耐心细致释法答疑,然后对调解员移转的材料进行审查,最终以工作站名义当场作出司法确认裁定书。
这是横岗工作站成立后受理的首宗案件,办理全程无缝衔接、顺畅紧凑,工作的高效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吉华工作站:成功调解小区保安员猝死案件
吉华工作站揭牌成立后,法官随即展开了一轮走访调研。在光华社区座谈时,法官特别对之前参与调解的一宗死亡纠纷进行了跟进处理。死者是一名小区保安人员,正值壮年,生前工作勤奋诚恳,深受居民好评。其某日被发现猝死在公司宿舍内,家属得知噩耗后情绪异常激动,矛盾一触即发。
法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积极与公安部门、法医机构、专业医院联系,寻求专业意见,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同时联合街道、社区积极做通保险公司和安保公司工作,尽全力帮助经济困难、失去重要劳动力的家庭获得补偿。
经过工作站法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纠纷相关各方终于对补偿问题达成一致,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外省赶来维权的死者家属取得满意调解结果后,已同意返乡。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