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刘悠扬
把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拆解再重组,创造出一个反乌托邦世界;化用理查德·林达纳的几何抽象画,表达对容貌焦虑和大众审美的批判……8月14日在深圳巢美术馆开幕的“白夜蜉蝣——梅千千个展”,打破了人们对绘画的惯常理解。
正在美国读书的15岁深圳女孩梅千千,用古典主义画风来呈现超现实主义题材,给市民带来独特而震撼的观展体验。
据悉,该展览由巢美术馆、小燕画院·巢主办,为期4天,将持续至8月17日结束。
观众评价呈两极化分歧
梅千千2005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曾获得2017年、2018年两届深港青少年马术比赛冠军,现就读于美国库欣高中(Cushing Academy),目前在深圳和美国学习和生活。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巢美术馆执行馆长程念介绍,此次共展出艺术作品共60余件,均为梅千千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新作。
[caption id="attachment_3371526" align="alignnone" width="1620"] ▲梅千千(右)和巢美术馆执行馆长程念在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caption]
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对梅千千画作的评价呈现两极化分歧。部分观众表示“看不懂”“很惊悚”“是不是有点阴暗?”而另一部分观众却大加赞誉,声称“超猛的”“好喜欢”“凡尔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此次展览的主要指导老师、小燕巢院长梁隽葳分析,是因为梅千千的画作高度个人化,极其独特,难以定义。
例如《芭蕾》和《满汉全席》两组画,都是梅千千用废弃的毛毡为媒介创作而成,前者融合了结构主义素描的手法,后者参考了席勒的速写,并把米开朗基罗《创世纪》中的人物提取出来再重组,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caption id="attachment_3371527" align="alignnone" width="1620"] ▲梅千千画作《满汉全席》(主办方供图)[/caption]
“梅千千的所有作品,都像在写自己的内心独白。”梁隽葳说,梅千千能对最平凡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充分个人化,这一点是所有优秀艺术家的共性。
当古典主义遇上超现实题材
在展览现场,梅千千画作的超现实主义题材引起许多关注。
《维密》化用理查德·林达纳的几何抽象画,表达了对容貌焦虑和大众审美的批判。《佩奇爸爸》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获得灵感,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生物们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划分成了上中下基层。《快乐星球》描绘了一个亿万年后的世界,人类在自我毁灭后只剩下一片废墟,当初被人类创造出来的工具们也成了统治这个星球的霸主。
[caption id="attachment_3371529" align="alignnone" width="1620"] ▲观众在现场观展(主办方供图)[/caption]
在梁隽葳看来,这种超现实主义题材折射了当今时代的一种创作新趋势,“在古典时代,人们看到的东西是完整的、具象的、真实的,画作更多是现实主义风格。而这个时代的资讯太多,信息量太大,超现实主义代表了信息的差异化、信息的重合甚至串台,创作者需要花更多时间沉浸下来,再进行艺术化提纯。”
[caption id="attachment_3371528" align="alignnone" width="1620"]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caption]
但与此同时,梁隽葳也指出,梅千千的超现实题材背后,有强烈的古典主义精神在支撑,这使得她的作品不浮不躁,像伫立于时代之外的罕见标本。展览中尺寸最大的作品《献祭》是一个例证,虽然是超现实题材的油画,却使用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擦技法,创作时间长达一年。
[caption id="attachment_3371530" align="alignnone" width="720"] ▲梅千千画作《维密》(主办方供图)[/caption]
“尤其在深圳这个节奏超快的城市,用古典主义画风来呈现超现实主义题材,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品质。”梁隽葳说。
与她的作品一样,15岁的梅千千也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笃定。在她看来,绘画不是一件功利的事,只是一件“我的事”。正如展览主题“白夜蜉蝣”,在漫长的时空里,每个人如同“蜉蝣”一样渺小,绘画也一样,只是通过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无需被赋予宏大价值。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