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外卖单量”“超七成外卖餐饮商户营业超过22点”两项全国第一的指标,让深圳成为“外卖一线城市”。8月6日,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委员议事厅”,以“外卖时代 安全‘食’尚”为题,围绕外卖的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等话题展开讨论。
不少深圳人靠外卖“续命”
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小梨有过一天体验送外卖的经历。他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深圳人“四餐”点餐比例分别是:早餐占8.9%,午餐占40.6%,晚餐占29.6%,夜宵占12.8%。深圳人吃夜宵的频率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外卖小哥还告诉他,深圳外卖“订单王”一年点外卖833单,平均每天下单2.3单,几乎一年都靠吃外“续命”。
外卖量如此大,深圳外卖品质如何?食品卫生安全有保障吗?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通过让外卖商家上传店铺、厨房照片到平台上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展示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根据广东省2020年网络平台监测情况,深圳市网络订餐单位证照公示完整情况均在99.91%以上,无证网络订餐单位已得到有效遏制。深圳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已六年,政府在外卖食品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完成了每千人9.4批次的抽查率,此项数据远高于国际惯例及国内要求的每千人4批次的标准。
“速食包”造成新隐患
“外卖虽好,也有烦恼。”深圳市政协委员吴滨委员认为,有的商家为了争夺市场就用价格低廉的食材来控制成本,有的厂家为了单纯追求出品快速,大量使用“菜肴包”“速食包”,里面的成分难以监管。为了抢夺市场而得到消费者的好评,平台公司对快递小哥送餐的时间要求越来越严苛,以致于快递小哥在配送环节中食品安全的很多细节难以顾及,比如送餐箱是否会定期得到消毒和清洁,外卖打包盒是否采用的是食品级、耐酸级。
“外卖行业平台在整个外卖餐饮食物链条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宝安区政协常委柯明指出,平台如何监管入网餐饮企业的相关规定不完善,目前平台对入网企业注重检查实名登记、营业执照等书面材料,而缺少实地核查的环节,这就造成入网程序简单、后续监管缺失。
用好交易数据以网治网
如何提高监管效能,让外卖吃得放心?
“政府抓平台,平台管商户,商户保底线。”全国政协委员林娜建议健全完善法规,用好特区立法权,扫除政府、平台、商家信息不能互通的障碍,为网络执法取证提供法律的保障。比如,外卖小哥穿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他们从哪取的餐又送到了哪里,GPS定位非常精准,可以通过建立系统自动核查取餐点和注册地、营业单位,那些隐藏在全市各个角落的黑作坊、无证作坊就可以立刻现形。
“面对新生事物必须要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到场聆听委员发言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单友亮表示,抓住平台的主体责任,对外卖行业就能有非常好的管控。全市有8万多家上线商家,靠人来管是很难管过来的,要以网治网。下一步将考虑运用智慧监管下的信用监管,每一个商家都有交易记录,数据留痕都可以用作信用评价,这将是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