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维
记者8月4日从深圳市检察院获悉,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每天都有大量数据上传网络,公民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热门“资源”。当你不停收到垃圾短信、接到骚扰电话,甚至发现个人账户被窜改、银行卡被盗刷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南山检察院近日发布提醒:小心“撞库攻击”盗取个人信息,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据了解,2020年初,周某无意间看到社交群聊里有人在收买婚恋交友网站的实名账号,“刚好我也没工作,这是一个赚钱的途径”,周某马上注册了一个婚恋网站的账号卖给对方赚取了60块钱。初尝甜头的他结识到一位名叫“李当心”的网友,得知有一种“扫码器”软件可以自动扫码下载婚恋网站上的账号和资料,便花钱向“李当心”购买了该软件。
随后,周某开始对婚恋网站进行“扫码”获取更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再在网上对外出售。“为了不被人追踪到IP,我都是在网吧操作的。那些我收回来的实名认证号可以卖到300元一个,月收入能达到9000元人民币左右。”另一边,刘某也通过网络认识了网友“李当心”。为了赚到更多钱,刘某把从“李当心”那里购买的大量婚恋交友网站用户的账号信息,每个加价20至50元不等后再卖出,共获利20万余元。据刘某自己交代,来找他购买用户个人信息的人很多,这些信息里包含了平台用户的账户、密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所在地区、文化状况等内容。
据悉,这种能识别用户信息的“扫码器”就是所谓的“撞库”。“撞库”是一种可以把其他平台的账户名和密码使用到目标网络进行批量登录,以测试能否正确登录的软件。像配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这种软件专门针对在不同网站或者客户端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
该案案发正是因为某婚恋交友网站陆续接到用户举报,称账号内的图片、个人信息被删除和窜改,频繁出现异常状况。该公司立即着手调查,发现从2020年2月开始每天都有高频次的“撞库攻击”,盗取公司注册用户信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该公司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周某和刘某被抓获。原来,卖给两人用户信息的“李当心”是个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老手,不仅自己收售婚恋交友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还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设计“撞库”软件,非法获利颇多。周某和刘某以为自己只是上下游买卖关系的中间人,不会给用户造成多大影响,每次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多就不会触犯刑法。而事实是,两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日前,由南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周某、刘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经法院一审审理作出判决,被告人周某、刘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到三十万不等。“李当心”张某等人因涉嫌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罪名被另案处理。
如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才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呢?南山检察院表示,首先,保护好账号密码是关键。避免在各类网络平台使用相同的账户密码,设置密码最好使用大小写英文字母加数字混合的组合密码,发现账号存在异常要及时联系平台客服。其次,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是基本。谨慎点击未知网址,不浏览危险网站,不随意填写网络问卷调查,减少个人信息曝光,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违法犯罪的边缘试探。最后,网络维权要靠各方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对用户个人信息负有保护责任,平台和用户发现侵权行为要保存好相应证据材料,涉及个人财产的账户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报警,配合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挽回损失。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