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记者8月1日从佛山市顺德区人事局获悉,根据《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佛山市顺德区结合该区“十四五”规划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打造特色人才品牌,近日正式组织开展2021年度顺德区竞争性扶持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根据项目综合评分,对评分排名前3名的入选项目,每个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扶持资金;对剩余入选项目,每个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总金额不超过300万元。扶持资金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70%扶持资金,绩效考评合格后拨付剩余30%扶持资金。
据了解,此次顺德区竞争性扶持人才项目申报,主要面向该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及各镇(街道),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扶持最多不超过8个项目。申报项目须是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人才项目,申报实施单位有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首先具有创新性。能够积极突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大胆探索人才发展新路径,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方面,主动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载体,有利于推动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其次,是具有示范性。能够结合中央、省委和顺德区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探索推动人才工作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形成可复制的人才发展新模式,引领全区人才发展创新实践,做法和实验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对全区人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导向作用。
第三,要具有实效性。能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本区域、本领域人才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国内外人才发展成功经验,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如919人才工程等)、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措施,有助于补齐该区人才短板,提高人才队伍整体层次。
另外,人才项目还要求具有高质量。能够紧扣高质量发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人才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持作用,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更具创造力的高质量人才发展计划,建设更具凝聚力的人才发展集聚平台,为顺德区构建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贡献力量。
竞争性扶持人才项目,在内容上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是,紧扣高质量发展及产业升级需求。能够主动适应顺德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及产业发展新趋势,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有突出做法,具备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的潜力,能够对顺德区人才工作起到带动作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集“卡脖子”领域,为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靶向引育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能够创新方式方法为专家人才提供精细化人才服务,能够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平台载体引进、培养和服务人才。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行业领域,大力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
其次,要求促进区域人才合作。能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需求,创新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促进佛山市顺德区与珠江东西两岸城市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在人才领域的合作对接,加强人才资源共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能够紧扣广佛人才全域同城工作,推动广佛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用人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交流等,促进人才团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科技项目联合攻关,促进人才平台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两地人才及团队共用科技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才及科技项目落地广佛。
第三,要求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够促进佛山市顺德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按照具备深厚发展潜力、引领专业发展潮流的要求,集聚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重点提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能培养等能力,形成定位准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
最后,要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人才信息化建设,优化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的科学化水平,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能够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标准,构建更具牵引力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探索建立紧缺人才特别认定机制,鼓励引入专业性较强、信誉度较高的第三方机构参与人才认定评价。
据了解,整个评审分三轮进行,包括书面材料评审、答辩评审及实地考察评审,拟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进行。入选项目将进行公示,根据结果安排项目首期扶持资金。同时,整个过程还进行绩效自评、绩效考评,并做好严格落实、加强督查等。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