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强/文
这几天,书法圈炸锅了,因为“田门弟子”退师事件。
这里“田门”的“田”,指的是田英章,他以一笔板正的欧体楷书——被称为“田楷”——俘获“粉丝”无数。
5月12日,“田门弟子”王彬发帖称,他拜田英章为师八年,花费50万传承、推广“田楷”。但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惊受怕,不知什么时候会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被开除出师门。在发帖中,王彬还说,因自己小时候家里穷而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以义务培训开展扶贫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由此引起田英章不高兴。“所有的活动都与利益挂钩美吗?霸王弟子规美吗?”王彬由此公开宣布自动退出“田门”。
我对退师事件和“田门”规矩毫无兴趣,也不想评论“田门霸王弟子规”到底美不美,只想在这里说说“田楷”。
我以为,目前,书法界有着这样两种极端心理:一种是生怕人们看不懂书法,另一种是存心让人们看不懂书法。前者把科学领域的标准化、程式化、规范化手段应用于书法,笔下的所谓书法呈现出工艺化趋势,一点一画一招一式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后者把西方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引入书法,笔下的所谓书法呈现出大写意化趋势,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怎么反传统就怎么来,甚至根本没有笔法、墨法、字法、章法。那些过分大写意化者,就是时下人们正在口诛笔伐的所谓“丑书”。
田英章作品
“田楷”作品
(以上两幅“田楷”作品,如果封住落款,你能分出各自的作者吗?)
我们来看“田楷”:笔法单一,墨法单一,字法单一,章法单一。根据字幅的大小,每个字一笔一划的粗细、长短、角度、向背、俯仰都确定无疑,没有任何惊喜。笔画永远那么光洁,犹如用砂纸或其他什么工具作了打磨、抛光处理。字法雷同,一幅作品里多次出现的相同字,大小、外形几无二致,哪怕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长短、宽窄等等各项指标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出入。看一个字就可知一行,看一行就可知一幅,看一幅就可知全部。千人一面,如果“田楷”长久这么推行下去,应该还会千年一面。看着这些雷同、规范、刻板的字,无法不让人联想到机械行业那些流水线上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一个个精密器件。我在想,如果一个“田楷”书法家搞书法展,该怎么让观展人看完全场而不反胃、而不视觉疲劳?如果多位“田楷”书法家搞书法展,而将落款隐去,又有几人能看得出那些作品的作者谁是谁?
按照书法基本常识去理解,字写得好再加上艺术性,那才叫书法。我以为,书法的大写意化是字都不写好而去追求所谓的艺术性,而书法的工艺化则是只把字写端正而不去追求艺术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田楷”应该是书法工艺化的典型代表,毫无艺术性可言。
但书法究竟是一种艺术。既然“田楷”无艺术性可言,我们不妨把“田楷”称为工艺字或者工艺美术好了。既然人们把那些过分的大写意化书法称为丑书,那么,极致工艺化的“田楷”则完全应该归为另一种丑书。
2018年5月14日于冲井居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