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强/文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秉安先生家藏古字画一幅,他不知作者名姓、身世,也不知书艺水平如何。他在“枫林七八”网站上发帖,求人对该字画作者及其身世略作考证,考证结果令人信服者,可得其家乡湖南桂阳坛子肉一坛,并可得其免费陪游桂阳一周。网帖发出一个多月后,一直无人揭榜,我因偶逛“枫林”获知这一信息,经过一番考证,竟喜得拥坛子肉入怀,而陈先生至今仍欠我桂阳免费七日游一次。兹将考证经历及结果发出,以求教于方家。
观陈先生家藏此作,横幅纸本,竖有行横无列。字形大小起伏不大,各字如星散天,通篇波澜不惊,一派静水深流模样。与此境界相应者,当笔画工致、结字精巧,否则不足观,此作作者可谓深得此中三味。
陈先生所藏古字画(局部)
新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先生作品
从字体看,作者学何绍基无疑。道州何绍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擅行草,堪称晚清书法第一,后世仿何氏者甚夥。然以余陋见,学何氏而得其旨趣者,数人而已:晚清赵之谦、新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二人,堪称此中翘楚,其余民国军阀阎锡山略有可观。
被标准化进入电脑的美术字“舒体”
阎锡山作品
赵之谦书画印均堪称大家,其行草虽学何,但能上溯颜鲁公,掺入六朝碑法,更兼姊妹艺术涵养,故能自立风貌独成一家;舒氏同样学何,虽亦上溯颜鲁公,下笔亦常出己意,然终因忙于军务功力不逮,更兼固守师门,故笔画渐趋程式化,甚而至于被标准化进电脑成美术字,庶几已无关书艺。
阎锡山虽偶以“何家法”作书,但直入何氏门径。窃以为,陈先生家藏此作之书家,堪谓得何绍基行草精髓者,而学何水平远在阎氏之上。然比之赵之谦、舒同学何而自立家法者,二人皆因未脱何氏藩篱而难独立成家。阎氏遗迹多为对联,虽字数寥寥而每偏离何法。陈先生家藏此作洋洋数百言,通篇无一懈笔,尽显精纯之“何家法”。使阎氏为之,必不能臻此境。然则阎氏遗迹甚多,而此老书迹独此而别无存者,岂不冤哉?不然,历史虽为人民所书,然历史所书皆为名人也矣。
赵之谦书法
既知此作作者学何绍基,则其人必不至早于何绍基;从运笔、用墨基调来看,作者应同于或早于民国;从此作款识可知作者为鲍怀,百度搜索“鲍怀”其人,仅得湖南溆浦县志信息两条:其一,“四川成都增贡生,咸丰十一年七月任溆浦知县。”其二,“同治六年七月复任。”
再查何绍基年谱:“1799年生,1873年殁,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史上有记载之鲍怀仅此一人,且时序恰与前述推论相符。何绍基年谱云:“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岁。”此作署为“丙子初夏”,以年序推论,此作应作于何绍基18岁之后更多一个甲子,即1876年。
至此,此作作者可能人选虽已初定这位溆浦知县鲍怀,然鲍怀是否擅书?其书是否学何?此疑不解即妄下结论,岂不贻笑大方?
11月24日,经溆浦籍大学同窗好友、上海市黄浦区工商局干部舒振贵兄相助,通过溆浦县政协副主席李波,由溆浦县史志办主任向敏龙查溆浦史志。11月25日,振贵兄微信回曰:“溆浦县志已遭太平天国军焚毁,现有史料系据私家家谱及残存史料整理而成。”振贵兄所云“现有史料”,包括本人搜索得悉之两条信息外,仅多了如下与考证无关之信息:
鲍怀,清咸丰时溆浦知县,性明决,治土匪先机捕戮党魁,余解散,遂无事。尝奉上官檄令募捐,商之邑绅舒其锦,锦谓:“迩年迭经筹饷,又屡办防堵,民疲敝,恐不堪再罗掘。”鲍遂据情上告,而自请捐金二千以纾民力,竟得豁免。
经振贵兄一句“现有史料系据私家家谱及残存史料整理而成”提醒,11月26日起,本人又上网广搜鲍氏家谱,通过中华鲍氏网,连加十数鲍氏族人QQ群,期间入群申请数遭鲍氏族人Q群拒绝,11月27日上午,终得“鲍氏大家庭”、“鲍家大院”两Q群接纳,并在群内留言请求协查鲍怀其人。当日下午,得“鲍氏大家庭”Q友上海鲍峰相助,与中华鲍氏族史研究会会长鲍荫华取得联系;得“鲍家大院”众Q友相助,与江苏射阳书法家鲍松年取得联系。当晚,本人向二位各修书一封,恳请其“动用手头资源,帮忙查证鲍怀其人简介、是否善书、是否还有其他遗迹等等,如有遗迹,能否拍照一并发来。”并声言:“如此作确系这位知县大人所书,则实属鲍家人骄傲!如能得先生相助,将写成考证文章,为鲍家增一段佳话!”云云。
陈先生所藏古字画
11月30日,鲍荫华先生回信曰:“非常感谢对鲍氏族人的关注!经多方努力,从四川鲍氏族人处获悉:鲍怀确实善书,曾两任湖南溆浦知县,书法师从何子贞,所仿几可乱真。”并云,鲍怀所在族谱信息待四川族人复印后发来。
至此,我确定陈先生家藏此作为溆浦知县鲍怀书于1876年。
2013年12月7日于冲井居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