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在于鼓励和激发孩子们对美好光明的向往。我们支教目的在于此,更在于从‘输血’到再‘造血’功能转变,只有这样,支教才会更有意义。”光明区马山头学校支教教师马振华如是说道。
▲马振华和姚邵茂探讨支教工作。
今年3月,马振华积极响应光明区教育局的号召,主动申请到广西百色田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田林一小”)支教。他牢记马山头学校校长薛森强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学校老师,配合学校工作,干出成绩,为学校为教育局的支教工作增光添彩。”在田林一小校长姚邵茂的大力支持下,马振华工作积极,大胆创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了一系列德育工作措施,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深层次内涵式发展。
▲马振华发动两地小朋友书信活动。
开学伊始,马振华了解到学校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和孩子聚少离多,使得孩子们情感上长期缺乏关爱,对山外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于是他便精心策划了“心手相连,播种希望”的两地小朋友互通书信活动,给田林和深圳的小朋友建立了一座心灵和友谊的桥梁,为孩子们点亮了心灯,播种了希望,激发了孩子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对美好明天向往的愿望。
▲马振华成立班主任工作室。
成立班主任工作室
实施一系列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措施
随着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马振华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实施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措施。从班级学生座位的优化、制定班级公约、选拔和培养班干,到班级事务分工,再到班干及学生的管理都做了具体的规范指引,初步形成了一套班级管理基本模式,学校班级管理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马振华做师德师风讲座。
他深知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学生思想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学校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他以少先队工作为抓手,深化改革,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营造学校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文明及习惯养成教育。
在马振华的指导下,学校少先队利用“六一”前夕举行了一年级首批新队员入队仪式,成功吸收了180名优秀队员加入少先队组织,庄严而神圣的仪式让队员们倍感幸福和骄傲。同时还进行了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和少先队干部的换届选举,增设了校园文明小礼仪和课间纪律、卫生监督岗,经过培训和试岗,这些少先队小干部充分发挥监督和队员自治作用,使得学校课间活动秩序变得井然有序,文明之风蔚然,得到了学校师生高度认同和赞赏。
▲马振华深入课堂听课。
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新模式
鼓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马振华还和学校老师们一起深入课堂,主动承担学校习作公开课和班级主题团建课、开讲座,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新模式,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他也经常去听课,课后虚心地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在今年五月学校举办第37届校运会上,他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为学校捐赠了一批价值近两万元的运动服,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为学校校运会的顺利开展助了一臂之力。
期末临近,马振华为更好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增设了许多奖项,含括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他表示,别小看了一张小小的奖状,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往往能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那不仅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力量,学校和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信,教师也要树立“生生都可为,生生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振华指导学校教师参加感党恩朗诵比赛。
此外,马振华还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建党100周年朗诵比赛,还先后三次登台参加田林县和百色市建党100周年的红歌比赛活动。“一个学期的支教时间太短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才刚刚开始就要放假了,原本计划的暑期两地学生联谊活动受疫情影响也只能暂时搁置,留下不少遗憾,但一个学期来,我过得很充实,所做的工作也很有意义。”他相信,在田林一小校长姚邵茂领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会继续稳步推进,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审读:孙世建 罗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