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强/文
我有一友,湖北人,楚简书法家,诗词、书法、书法理论都不俗。从中学教师任上退休后,靠书法“北漂”十余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前不久,本来对各种官方协会非常鄙视的这位朋友心情复杂地发微信说,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了,“批过它骂过它最后还是投奔了它”。
这位朋友私下告诉我,有次去甘肃参加有偿笔会活动,尽管大家公认参加活动的人数他写得最好,但听说他六十多岁了连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都不是之后,现场基本就没人请他写作品了。现场受尽冷落的他对我说,谁说英雄不问出处?!
写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的苏东坡可不是任何书法家协会会员
经他这一问,我不禁暗忖,如果不问出处,如今英雄还是英雄吗?
我们整个社会,早已织成一张以“出处”为纲,以户口、文凭、职称、职位等为目的细密无比的网。在这张网里,如果没有户口,哪怕对某个城市建设有再大的贡献,你也可能是低端ren kou;如果没有文凭,哪怕有再高的文化水平,你也很难进入某个平台;如果没有职称,哪怕有再高的业务能力,你也很难攀上某个舞台……
为了“出处”背后制度预设的利益,我们绞尽脑汁拼尽全力上户口;我们造假材料买假证件弄假文凭;我们抄袭论文买卖论文评职称……
为了有个好“出处”,进而获得更大利益,即使斯文如艺术界,也未能免俗。有人不惜花费上千万元谋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位置,有人成立中华、全球、世界书法家协会并自立为会长,有女人甚至不惜以身相许求在书展中获奖;有人标榜“某某N世孙”“某某后人”“某某传人”,有人自封“某体创立者”“某派首创人”。
于是,没有户口,谁管你对城市有没有贡献?没有文凭,谁管你有没有文化?没有职称,谁管你有没有业务能力……即使在书画篆刻等艺术拍卖中,如果能提供作品著录(出处),如果有利可图,谁还管你作品的真与假?谁还管你作品怎么造假?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布衣出身、在南阳当农民的诸葛亮出山为相,徐悲鸿同样三顾茅庐请木匠出身、只上过几年私塾的齐白石做中央美院老师、梁启超自降身价力荐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做清华国学院教授,这些都只能成为故事。而那些真正的“英雄”们,则只能在寂寞中借回忆这些故事聊以取暖。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美国女读者很喜欢钱钟书的作品,想要登门拜访他。钱钟书在电话中婉拒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现在的问题是,在见到那只“母鸡”并确认它是有出处的“母鸡中的战斗机”之前,我们已尝不出眼前“鸡蛋”的味道了。
不问出处,谁还知道你是英雄啊?!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