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舒欣
关注诗歌写作的人,大多知道“唐成茂”这个名字。作为具有乡村情怀的现代都市诗人,唐成茂以一个“乡下人”的思考,切入当下生活,以文字发声。
近日,唐成茂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作家、诗人,他尊崇建立在个人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行为,即一种直抵内心的理想主义写作;作为主编,编好内刊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它不是个人行为,变数太多,往往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但即便如此,仍值得探索、追求。”
唐成茂,籍贯四川中江县,现定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第四届中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轮值主席,广东省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华夏诗歌》月刊主编、《鸭绿江》文学杂志特邀主编。第四届中国“海子诗歌奖”组委会执行主任,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组委会执行主任,第二届博鳌亚洲国际诗歌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十大当代诗人奖评审委员会执行主任。四川省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导师。在《十月》《中华文学选刊》《诗刊》《人民文学》等数百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11部文学专著。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普希金诗歌奖”、西班牙“国际桂冠诗人奖”、中国当代诗歌奖、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实力诗人奖、华西都市报社2018年“中国十大诗人”、华语诗歌春晚2019年“十大年度诗人”等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唐成茂同时也是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宝安区内文学内刊主编。
“自小热爱诗歌,文学一路相伴”
广东出诗人是有传统的。唐成茂笑称,在唐宋时代,广东籍贯的诗人并不多,但是在明清时代,广东籍诗人数量迅猛增长,“唐朝的著名诗人张九龄就出自广东。”
唐成茂自小就热爱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他在诗中写道:“我喜欢诵读古诗,所以昨天古香古色,明天深入浅出。”
因为对诗歌的热爱,唐成茂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且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数十年来,他先后在深圳市政府机场筹建办公室、深圳国际机场任秘书并担任《深圳机场快报》主编;参与创办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并担任首席记者以及文艺部、新闻部、社会部负责人,如今是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社《宝安文学》周刊编委;在深圳广电集团宝安广播电视台任记者、编辑;先后在深圳市宝安区(县)的宣传部门工作;先后出任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项目专家库评审专家、广东省职称评审委员会文艺类职称评审库评审专家和深圳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资金项目专家库评审专家,以及国内众多文学奖的终审评委。
名副其实的“主编专业户”
由于出色的写作才华,加之综合实力突出,唐成茂担任过数家杂志的主编。细数下来,简直就是一份“主编履历表”——
深圳四川商会《川商》副总编辑、四川省文化促进会《天下川商》副总编辑、《合澜海》主编、《永兴桥》主编;外刊包括沈阳市文联《诗潮》杂志特约编辑、安徽省文联《诗歌月刊》杂志执行主编、辽宁省《中国诗人》杂志主编、山西省文联《当代诗人》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出版社《澳门月刊》文学版美术版执行总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鸭绿江》文学杂志特邀主编、辽宁省作家协会《鸭绿江·华夏诗歌》月刊执行主编。
其中,《永兴桥》文学内刊,入围2018-2019年度中国品牌企事业报刊百强。《合澜海》获中国品牌杂志评比两项大奖——“好杂志”特等奖和“创新传播奖”。
缘何与杂志如此交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主编专业户”?唐成茂表示,这一切都源自对文学的热爱。
唐成茂向记者讲述《合澜海》的创办经历。他说:“2012年夏天,沙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创刊15年的《沙井文化》改版扩容,推出了面貌一新的《合澜海》文学内刊。这位‘刊物中的新人’甫一面世,便受到全国文坛关注,大批国内外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为其撰稿:《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副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刊》《星星》前主编、作家、诗人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协会会长杨克,《人民文学》主编、作家施占军,《诗刊》前执行副主编、诗人商震,德国诗人杨炼,美国《华美文学》主编、作家刘荒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评论家孟繁华等。”
唐成茂表示,《合澜海》上的作品,不少被选入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刊物《小说选刊》等全国选本。内刊还作为改革开放成果,参加深圳市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成果展示。如今,《合澜海》已经成为基层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有力地推动“产业立街、魅力蚝乡、古韵沙井”的发展。
“梦想承载着诗意生活”
唐成茂认为,一切生活的最美妙之处都在向下、向内挖掘的过程之中。生活如此,创作亦如此。
对唐成茂而言,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他获得西班牙“国际桂冠诗人奖”、西班牙“伊比利亚国际诗歌奖”,并于世界读书日赴西班牙参加隆重的颁奖典礼。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桂冠诗人奖”极具分量,总共就10位获奖者,其中3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或提名奖获得者,中国是唐成茂、中国作家协会前副主席黄亚洲和已故台湾诗人洛夫获此殊荣。西班牙国王到场朗诵优秀诗文。
对此,唐成茂深感荣幸。多年的创作,让他保有完整而系统的文学观。唐成茂认为,对诗歌创作来说,“我们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又遇到了一个最不好的时代。好时代,是因为时代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文化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我们有理由写好诗歌;不好的时代,是因为,我们正面临世俗和现代化的双重压迫和逼视,我们的诗歌环境尽管良好,诗歌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繁荣,但物质主义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对灵魂的捍卫还很不畅顺,我们要保卫灵魂深处的诗歌,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诗歌保卫战’。”
唐成茂表示,诗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人,是因为在任何情况下,诗人都心怀理想、追求幻想、致敬梦想。这是因为梦想承载着诗意生活,梦想让我们的心更宽、爱更多、心扉更开阔。
唐成茂希望,不论是其编辑的内刊、外刊,还是自我创作的诗歌等文学作品,都在阅读和善意表达中,向读者呈现这样的生活质地和品格色彩: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和文化的心态。
“骨子里有文字品质,血脉里有精神气度。我以我手写我心,用文字和热爱关照一个个心灵,让他们希望的城门在文字的光芒照射下訇然洞开。”唐成茂说。
近年来,唐成茂涉足影视行业,参与拍摄几部影视剧,其中有院线大电影,微电影等。去年,其团队获得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亚洲微电影节和亚洲微电影大赛以及澳门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荣誉。唐成茂表示,今后,他会利用业余时间,在影视剧领域做进一步开拓。同时,也会继续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创作。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