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旋转的金属水滴,在轻柔的音乐中缓缓起舞,次第翻转,投射出瞬息万变的光影……作为深圳万象城永久收藏的首件当代艺术作品,这件名为风铃(水滴)作品,让正在升级改造中的深圳万象城吸引了不少来往市民的目光。购物中心、创意园区等商业场所正在成为新的当代艺术发生地,并且在城市艺术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德国艺术家安塞姆 · 雷尔当代艺术作品“风铃(水滴)”落地深圳万象城
艺术+商业,引领消费新风潮
站在深圳万象城入口处,从不同角度观赏悬挂在穹顶上的「风铃(水滴)」,它犹如一颗悬浮在空中、闪烁着光芒的水滴,与拥抱这座城市的海洋遥相呼应。有心的市民还可以通过扫码地面的二维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商业空间欣赏当代艺术,近年来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从“大黄鸭之父”霍夫曼为万象天地设计的那只憨态可掬的大象「Bubblecoat Elephant」,到雕塑家隋建国为卓越中心创作的金色大型雕塑《预言者》,当代艺术作品正在成为时尚商业空间的代言人,而在商业空间里举行的各种艺术展览、艺术与品牌联名活动,也使得商业空间与当代艺术的互动渐趋频密。
据了解,此次落地深圳万象城的作品「风铃(水滴)」,由德国知名当代艺术家安塞姆 · 雷尔为深圳万象城量身打造,这也是艺术家在中国首件大型公共艺术收藏。引入这件作品,是深圳万象城近期空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圳万象城推广部负责人孙海翔告诉记者,除了落地商场的永久艺术收藏,改造后的深圳万象城还会持续利用场内空间举办艺术展览、分享交流等活动,在商场日常的营销活动中也将植入更多艺术元素。五月底推出的“千奇万象”文化艺术季正是商场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孙海翔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让深圳万象城超越其作为商场的存在,使其成为城市和时代的同行者、记录者。
从销售中心到体验中心
在深圳万象城为罗湖的商业区刷上艺术底色之时,城市的另一端,南山深圳湾1号·湾汇开放的商业空间里,也正在上演一场当代艺术的消夏大展。这场在端午节期间推出的展览汇集了十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风格迥异又各具魅力的雕塑、绘画作品,从室内到室外,带领商业空间里的观众开启一场曼妙的艺术之旅。
事实上,商业空间与当代艺术的联姻早有成功案例。遍地开花的K11和独树一帜的侨福芳草地在业界都大名鼎鼎。他们的成功,也开启了商业空间里的当代艺术风潮。据了解,上海K11在2014年就借助莫奈展,收获了高达3960万元的衍生品销售,更借助活动拉升了20%的日常营业额并推动商业租金提升70%。即便在疫情期间,K11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去年下半年,K11于内地4座城市的销售额按年升35%,在武汉K11 Art Mall II馆及AVENUE 11开幕推动下,内地K11在2020年12月前三周销售额增长50%。
△“千奇万象”艺术季开幕舞蹈表演“万象绽放”
当代艺术为什么越来越受到购物中心的青睐?孙海翔认为,一方面商场本身有装饰性的需求,相比之前由设计师制作的美陈,艺术品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话题性。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网购时代商场角色的转变。在线上购物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商业逻辑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孙海翔表示,今天的商场,正在逐步从商品购买交易的场所,变成一个体验中心,更象一个公共空间。而从多样性和公共性考虑,艺术显然是这个公共空间里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完成艺术项目,商场可以丰富用户体验,吸引关注、服务社区,打造更有创造性的城市氛围。而在这个过程中,商场也借此完成了品牌文化的表达,成为城市、街区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采访中,孙海翔特别提到,无论是在深圳万象城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还是在小红书等公共平台,他们都发现,相比于同期发布的品牌、促销内容,艺术活动的关注度更高,无论是点击量还是点赞数,都远超其他内容,可以看到公众对艺术很感兴趣,甚至超过了购物本身。
△在商场里面看展览为市民带来全新体验
创意产业助推艺术进场
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兴趣和包容度越来越强,对于这一点,此次深圳万象城收藏的艺术顾问、深圳艺湾文化总经理栾倩深有感触。她说,2000年初,因为在社区里引入当代艺术作品,华侨城曾经收到一些居民投诉,觉得个别艺术品看不懂,不好看,不吉利,而时至今日,常年举办当代艺术活动的OCAT深圳馆已成为整个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旗舰店,引领了创意园的艺术气质。“当年我们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人文之声讲座的时候,曾经经历过观众寥寥无几的场面。而深圳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了,看展览经常要排队,热门的讲座甚至要开分会场,美术馆已经成为艺术生活的聚集地。”栾倩认为,产业的发展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助推了当代艺术进入商业地产。“OCAT和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多年来在举办展览的同时,非常重视公共教育活动,推出了很多工作坊,强调了公众交流及参与。在这些活动中,深圳的观众也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接受度和专业度。
商业空间点亮城市艺术火种
把售楼处变成展览馆,建立品牌冠名艺术中心、艺术IP融入打造限量产品……在今天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艺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配。
深圳新晋网红打卡地欢乐港湾,规划设计之初就将艺术品设计与文化活动规划融入公园设计中。2020年,欢乐港湾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与建筑师,结合海滨文化公园海洋与大陆、城市与自然边际的环境优势,在地创作了13组公共艺术作品。自欢乐港湾艺术计划开幕以来,在四个多月的时间中,举办多场艺术家共创工作坊,新媒体音乐表演、沉浸式戏剧表演、艺术主题论坛等多样的文化活动。
正在建设中的地产项目恒裕深圳湾去年与北京艺术粮仓合作,在售楼处里推出了“心象”当代水墨艺术展,岗厦天元则在天元体验中心引入了敦煌主题艺术品,借此传达天元建筑中的敦煌设计元素。
用艺术来丰富商业地产的品牌内涵,在深圳其实20年前就有成功案例。曾经担任华侨城首席文化官的栾倩正是这一切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从1998年起参与筹备第一届到第八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栾倩介绍,当时丹尼尔•布伦、贝纳•维尼、朱铭、隋建国、展望等国内外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先后被引入华侨城的公共空间,其中不少都是艺术家为深圳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这在2000年初的中国,体现了非常超前的理念。
作为“文化+旅游”的倡导者,华侨城建立的OCAT当代艺术馆群,多年来通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享誉当代艺术界,其中最早成立的OCAT深圳馆,更是引领着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为深圳当代艺术、先锋音乐、创意设计的汇集地,栾倩说,这些美术馆是公益机构,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他们为华侨城集团带来的品牌增值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更重要的是,将艺术作品由美术馆、展览馆带到城市公共空间中,这不仅是简单的位移,更是构建了丰富的城市人文环境,为这座城市点亮了新的艺术火种。著名艺术评论家冯博一就指出,艺术与商业、消费、旅游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作品,也承担了向市民普及艺术的功能,可以让原本不懂艺术的市民慢慢受到艺术的感染和了解艺术。
无论是深圳万象城的“千奇万象”,还是欢乐港湾的艺术计划,都围绕深圳城市精神的表达展开,给了深圳本土艺术家更多展示的舞台,对于艺术家和商业空间,这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正如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对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定位,不只是产业聚集地,还是城市文化策源地。商业空间,正在成为专业艺术机构之外,重要的当代艺术发生地。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