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原创】读创今日荐书|大学者晚年必读红楼?听听刘再复怎么解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刘悠扬

今年是“新红学”100周年,《红楼梦》研究又有新成果。著名学者、文学家刘再复的“刘再复悟读红楼梦”系列由微言传媒和上海三联书店联合出版,包括《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贾宝玉论》五本作品。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498" align="alignnone" width="252"] ▲“刘再复悟读红楼梦”系列[/caption]

与以往红学家或索隐、或考证、或探佚的方法不同,刘再复读《红楼梦》,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悟读”方式,试图开掘《红楼梦》的文化密码,洞彻曹雪芹未被阅尽的内心世界。

开启《红楼梦》“悟读”先河

刘再复是谁?可以说,在近年众多解读《红楼梦》的学者之中,与白先勇和蒋勋两位先生齐名的第三人,大概要数刘再复。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1"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刘再复[/caption]

刘再复是20世纪蜚声中外的著名文学家,被誉为“漂泊的思想者”,早在1959年即负笈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旅居海外期间于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亚欧美,古典中国的文化基因也随之洒向世界各地。刘先生亦著作等身,《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人论二十五种》《罪与文学》等作品,一经出版就在短时间内轰动文学界。刘再复先生的红楼梦解读,更是开辟了国内红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开启了红楼梦“悟读”先河。

作为显学的《红楼梦》,由于其博大精深和后四十回的明暗诡谲,历来是各家“评红者”争论的重点,而所有的争论,也莫不是为了还原曹雪芹的本意。洋洋近百万言的《红楼梦》要如何读呢?打开《红楼梦》的方式,只有陷在事无巨细的故事情节之中、到处寻找暗线和伏笔吗?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3" align="alignnone" width="306"] ▲刘再复著《红楼梦悟》[/caption]

在众多前辈学者导夫先路的基础上,刘再复抛开王国维“论”的形式,抛开俞平伯“辨”的方式,也不同于蒋勋和白先勇的“文本解读派”。他走出考据,走出索隐,细看红楼人物秘辛,却不以秘辛为要。也正是在刘再复的“红楼五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暗藏在人物和事件背后秘而不宣的古典文化——贯通于儒释道的中国文化的江山,以及伫立于灵魂悖论中的曹雪芹。

并不一味否定高鹗续书

刘再复基于文化的、哲学的、审美的方式读红楼,也就自然地对绕不过去的高鹗续书有着最中肯的评价。不一味地否定高鹗续书,是本系列的一大特点。在他看来,高鹗能写出“焚稿”,便与“葬花”做了对应与延伸,使黛玉之死能够止于觉,止于悟,止于神明似的大洁大净,可谓成功之笔。第一百一十七回贾宝玉一句“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以及最后一回宝玉终于遁入空门的大结局,都是高鹗在思想境界上承接了曹雪芹的思路,给予《红楼梦》形而上的结尾,突显了心灵本体。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4" align="alignnone" width="298"] ▲刘再复著《共悟红楼》[/caption]

刘再复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比其他中国古典小说有深度,就在于它不仅精彩地描述了世俗状态的生活,还精彩地呈现了诗意状态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他眼中的《红楼梦》不是一个冗长的家族兴衰故事,而是数百个灵动鲜活的青春生命精彩绽放的故事,读《红楼梦》,只看到人物之间的是是非非还不够,这个故事本身的更高维度是:曹雪芹的心力,在于彰显人之为人的困境和希望,以及在身处的欲望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未被世俗污染的少男少女们的青春共和国,所以才刻画了大观园这个不为功名利禄、娇妻美妾、金银财富而迷失自我的洁净世界。

贯通东西方文学史,最推崇还是《红楼梦》

用刘再复的话说,离开祖国的那些年,他是背着《红楼梦》浪迹天涯,只要能读到《红楼梦》,就像没有离开故土和家园。在六十多年的治学生涯中,刘先生学贯中西,此次讲述《红楼梦》更是打通比较文学的任督二脉。读透了《红楼梦》之后,他不认为莎士比亚是文学界的最高峰,不认为加缪的“局外人”是现代意识的鼻祖,不认为骑士精神是西方独有的文化,诸如此类让西方人引以为豪的东西,其实《红楼梦》中都有着相当深刻而成熟的表现。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5" align="alignnone" width="306"] ▲刘再复著《红楼哲学笔记》[/caption]

从“悟读”系列还可知,纵观20世纪世界文学史,大作家几乎都对自己同胞的劣根性有不留情面的鞭挞。在爱尔兰,有乔伊斯对都柏林人和爱尔兰人市侩嘴脸的揭露;在德国,有君特·格拉斯通过《铁皮鼓》对日耳曼人无端傲慢的嘲笑;在美国,有福克纳通过《喧嚣与骚动》对垮掉的一代的展示;在英国,还有奈保尔对印度同胞们的绝望。而18世纪中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早已展示了一幅物质世界中的人性丑恶,那些贵族老爷太太,全是一些“嫌隙人”“尴尬人”“滥情人”“轻薄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6"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刘再复著《红楼人三十种解读》[/caption]

刘再复认为,曹雪芹比叔本华更早发现“人没有那么好”这一真理,看到男权社会的人们个个肚子里都深藏着一个忘不了功名、财富、权力的魔鬼;但曹雪芹还发现世上也有一部分人确实好,如林黛玉等青春少女,她们是不许“臭男人”即魔鬼沾边的,在黑暗王国又看到“女儿”的一线光明,更为深刻。如果说,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是第一次对人的发现,那么,现代主义思潮则是第二次对人的发现:第一次发现是发现人的崇高、人的伟大、人的了不起;第二次发现则是发现人的荒诞、人的渺小、人的混沌与卑劣。《红楼梦》的伟大正在于兼有两者的深邃内容。

《贾宝玉论》首次出版

“刘再复悟读红楼梦”系列于2021年4月面世。本次重版归来,在之前版本上有不少修订,改正硬伤;刘再复新作序一篇,讲自己阅读红楼的独特心得,这是重版的特色之一;本版也首次将《贾宝玉论》与“红楼四书“放在一起,构成比较完整的悟读系列。

[caption id="attachment_3292508" align="alignnone" width="257"] ▲刘再复著《贾宝玉论》[/caption]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重要,鲁迅在一百年前就对贾宝玉有过精辟的评说,聂绀弩先生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也是梳理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刘再复说,虽然已经在很多地方分析过贾宝玉,但作为曹雪芹的人格象征,有必要将贾宝玉单独做一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贾宝玉这个形象,负载着“人的解放”的全部要点,他的形象融合了东方哲学的全部要素。看懂贾宝玉的三面人生:佛之宝玉、道之宝玉、儒之宝玉,也看能看懂中国古典文化的多重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所透视的中国人最重要、最丰富的性格特征,也随着刘再复的红楼人格分析法明晰起来。比如贾宝玉这个人物为什么在父亲的眼里是孽障,而在警幻仙子眼里是淫人?为什么在探春眼里是卤人,而在宝钗眼里是富贵闲人?为什么在妙玉眼里是槛外人,而在黛玉眼里又是知音人?再者,以王熙凤为代表的“玻璃人”是什么人?以秦可卿为代表的“冷眼人”又是什么人?

刘再复以大观视角读红楼,落足之处仍然离不开故事本身的人、物、事,对《红楼梦》诸多细节有独创性的见解,也是这个系列的特色之一。在刘先生看来,“绛珠”对应的就是血泪,而黛玉的奇香、宝钗的热毒、宝玉的泛性别之爱等考据派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情节,恰好可以从儒释道的角度“悟”出来,且别具一番风味。

审读:喻方华

 
 
 
  • 天气
每个资产包经第三方专业评估和购买保险后,将会就项目与金融机构、上巿公司、机构投资者、家族基金等洽商并完成资产转换对接。Δ清乾隆天青釉双耳赏瓶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古陶瓷资产包证券化项目”的成功推出,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古陶瓷艺术品的收藏、鉴赏、投资及古陶瓷艺术品的资产金融化管理、流通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经过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和保险公司承保,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确保收藏文物的确真确值。
1
【原创】文物可用于换股权 全球首个古陶瓷资产包证券化项目5月1日正式推出
此次展览由著名水彩画家周刚领衔,并提名邀请黄永生、邹亦农、冯鸣、张永、栗珊、林天喜6位水彩画家,共同展出了120幅水彩画作。△展览现场△本次展览领衔艺术家周刚接受采访作为中国水彩画领军人物,艺术家周刚几十年以来专注于水彩画的创新和研究,以矿工、园林等为题材,执着写生,探索水彩画的意象造型,在充分发挥水彩画“水性”的同时,以精准的细节塑造、凝练的留白,给人以力透纸背、深邃传神的真实感。△冯鸣作品△张永作品△栗珊作品△林天喜作品周刚介绍,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他们也有共同之处。
2
【原创】著名画家周刚领衔,七位水彩名家作品罗湖美术馆展出
3
【原创】从绘本跳上舞台:中法互动亲子剧《嗨!我是汤姆》提前锁定暑期档
最佳市民生活摄影类作品《趣》,表现一位老人在公园里自由跳跃腾空踢笕的精彩瞬间,展现深圳人幸福美好的生活。最佳风光类摄影奖作品《璀璨的深圳》,表现了深圳美轮美奂的夜空风景,别出心裁的视角,呈现出深圳的独特魅力。今年,十年过去了,她已经18岁了,再次出现在镜头里的大学生张桐,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展现了深圳新生代的风采。
4
【原创】《莲花山放歌》《芳华》获第十二届“美丽深圳”摄影大赛 “年度大奖”
行为经济学可适用于生活的中的各种决策,用于揭示人类行为和决策中一些天然存在的错误和偏见的心理。卢川/文在生活中,我们总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都经过了头脑的理性分析,但事实证明,我们的一些行为并不理性,甚至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天然地存在一些惯性思维,而打破惯性也是对自我生物机制的一种反抗,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步地接近理性,做出更智慧的决策。它带我们走入生活中的各种大小事件,看看惯性思维是如何吞噬我们的理性,让我们不知不觉落入充满偏见甚至是错误的决策陷阱。
5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别让惯性欺骗你
锐气是共产党人敢于面对困难,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强锐气就是要与不思进取和不思开拓的暮气作斗争。深化改革就是要保持一股锐气、一股冲劲。
1
【原创】激扬“四气”系列评论之一|新一轮“精彩演绎”更须激扬改革锐气
“深圳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公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将有效打破基础科研与产业转化‘两张皮’现象,助力科研经济发展。”在傅雄飞看来,通过建立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机制,发力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起产业技术联盟,将企业需求与科研团队技术攻关相结合,并设立天使引导基金,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从顶层设计上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王茹还透露,未来光明区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一是强化科技的基础研究,光明科学城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空间集聚、学科聚集、开放共享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2
【原创】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云采访”②| 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党代表这么说!
在聚焦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上,深圳人要以更大的锐气勇气“杀出一条血路”。锐气是勇气也是智慧,攻坚克难就是要向锐意改革要智慧要方案。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当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3
【原创】激扬“四气”系列评论之一 | “双区”叠加更须保持改革锐气
此前提到“双区”建设,更多是指代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而此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另一个“双区”概念——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引起了各界特别是专家的关注。对于报告首次提出的深圳经济特区与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概念,如何把这两块“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正像此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必将充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
4
外眼看深圳第七次党代会,都在关注什么?
王雪委员(上图):借助基层管理力量强化监管王雪委员说,从深圳市交警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占道施工项目中,治水占19%,地铁占13%,景观提升占13%,燃气占13%,电力占10%,市政道路占8%,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联席机制,搭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杨耕委员(上图):综合管廊建设还没有成网成片杨耕委员说,城市建设要以规划为龙头,特别是在涉及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空间统筹,学习新加坡的先进做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大管廊,避免反复开挖。6位政协委员从强化施工项目统筹、做好源头规划协调、施工单位招投标资格与信用考核挂钩、实施项目施工全周期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等角度,对优化占道施工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将界别群众的意见作了反映。
5
【原创】深圳市政协新品牌“深聊会”首秀:委员建议占道施工管理引入“路长制”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