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记者4月28日从深圳市政协获悉,2021年开创的协商议政新平台“深聊会”近日举办了第一期活动,协商活动聚焦“优化占道施工治理工作”。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主持活动。
据悉,“深聊会”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组织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开展理性探讨,发挥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作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活动中,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志锋介绍了深圳市占道施工的治理情况。6位政协委员从强化施工项目统筹、做好源头规划协调、施工单位招投标资格与信用考核挂钩、实施项目施工全周期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等角度,对优化占道施工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将界别群众的意见作了反映。发改委、工信局、公安交警局等与会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杨耕委员(上图):综合管廊建设还没有成网成片
杨耕委员说,城市建设要以规划为龙头,特别是在涉及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空间统筹,学习新加坡的先进做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大管廊,避免反复开挖。深圳的综合管廊建设,前几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但是在全市范围内还没有成网成片,主要集中在新开发建设的区域,老旧城区的管廊建设目前只能与地铁工程同步推进,未来还是要加大决心,以大规划统筹大建设,继续强化全市综合管网建设。
王富海委员(上图):对开挖管理实行路长制
王富海委员说,近年来,深圳市占道施工工程量大,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再升级,大部分是地铁、治水、城市旧改和智能化等公共项目,其中又大多是相对分散的小型项目,因此需要在政府层面强化协调。一是在前期规划阶段就要投入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系统服务,力求科学化精细化,才能保障中期建设阶段的各方协同,避免后期管理阶段的被动和困扰;二是对占道施工的治理,可以考虑对路段开挖实行轮流休耕,以及对开挖管理实行“路长制”;三是继续加大管廊建设的力度,深圳作为一个超密的城市,地铁、治水工程都是集中力量统筹推进,管廊建设也应如此;四是建议恢复城市建设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把全市大建设系统的工作统筹起来。
张晓春委员(上图):日本经验值得学习
张晓春委员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各类基础设施现在到了一个需要提升的叠加阶段,反复挖路的问题因此呈现出来。很多部门在各自领域都有城市规划,各类规划的稳定性和精细度,涉及不同前瞻和发展的角度,需要充分沟通、加强协同。日本很多城市在做地下100米的空间规划,值得我们学习。下大力气,一次性规划到位、建设到位,可以避免反复开挖的问题,但是对规划能力和协同能力也提出高要求。建议:一是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能够增强建设部门的统筹协调;二是在立项环节,尽量采用整体改造打包,纵向要求全链条、全过程的咨询、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避免小专业分包;三是立项要作大数据的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政策的调解和赔偿机制;四是要在规划中给品质项目留足工期,虽然它在一定时间内带来了占道困扰,但能保障项目的长远效果;五是反思工程建设中的经济型思维,在程序、管理、技术、选材上要以质量为本,而不仅仅是以低价优先;六是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
王雪委员(上图):借助基层管理力量强化监管
王雪委员说,从深圳市交警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占道施工项目中,治水占19%,地铁占13%,景观提升占13%,燃气占13%,电力占10%,市政道路占8%,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联席机制,搭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要加强与街道的沟通,借助基层管理力量,强化施工监管。要健全信用机制,把信用考核与建设、施工单位招投标资格挂钩。
王丽娜委员(上图):提供虚假材料的要严惩
王丽娜委员说,《深圳市占道施工管理办法》有两个亮点,一是对指示牌的设计技术指引要求很详细,提升了市民的监督,二是指明确了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办法》还可以继续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界定和保障协调机制,二是加强惩戒力度。现在对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人只给予警告和一年内不得申请的惩罚,对行贿者只给予三年不得申请的惩罚,这太轻了,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前期交够保证金,中期要有监理监督,后期对违法者要给予严惩,对质量不达标者也要严罚。
蒋雷委员(上图):制订工期要更科学
蒋雷委员表示,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占道开挖,2017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占用道路施工管理》的提案,其中部分建议被部门采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项工作。对于目前部分施工地段反复开挖现象,一是建议把综合管廊建设打包,暂时没有条件建设综合管廊的地方,也应该提前几年做好相关规划;二是要综合考虑建设质量和标准的问题,比如水管、管廊、地砖的年限标准是否统一?目前地砖的情况是:晴天没问题,一下雨就不好用,走人没问题,一过车就坏掉了,什么路段需要什么标准,建议专业人士认真研究;三是建设工期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制订工期要更科学,需有好的监督机制,要引入纪委监委和督察部门,做好行政监督和绩效考核。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