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
一个独特的书法展、一场有料的书法讲座、一本有关行书的故事新书,4月24日,随着“兴到笔随——方建勋《小窗幽记》系列书法篆刻展”开幕,这些有趣有味的事儿齐齐在深圳市书法院展现,吸引了不少市民共赴这场周末文化大餐。在展览现场,展览主角方建勋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说,真正的书法是指向自我、修心的艺术,期待书写日常的书法展览。
方建勋
一个独特的书法展
方建勋,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这次展览缘起于方建勋近年品读《小窗幽记》
他说,因为研读董其昌的艺术,研究晚明书家,连带着了解了陈继儒和他的《小窗幽记》。以前,他只是睡前偶尔翻翻,像是读散文诗。也许是人到中年之故,近年来,他才从中慢慢读出点“味道”来,而且日益喜欢。在方建勋眼里,《小窗幽记》一书,其实是前人名言名句的辑录,字里行间,灵光闪烁,堪称“妙语集粹”。
平日里一有闲暇,方建勋便会翻翻读读《小窗幽记》。读到某一段,某一句,忽有意会,他就会乘兴握管挥刀,或为书法,或为篆刻。几年下来,竟已积累了不少的作品。他从中挑选了一部分,集成了这次的展览。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深圳市书法院和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承办,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书画协会、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协办。展览为期16天,5月9日结束。
展览作品真、行、草、隶、篆五体齐备,既有平尺小品,也有八尺大幅。读他那些精工闲雅的楷书,再躁动的心也能渐趋恬静;读他那些逸兴飞扬的行书,悠闲冲淡中让人心生禅悦。各体皆自自然然写来,不做作,不安排,与时下流行的展览体明显拉开了距离。透过那些作品,书法似乎只是他读书、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他说,侍弄书法,他时时对“创作”二字保持警惕。在他看来,书法要与生活日常有关,就像八大山人作画,只是“涉事”而已。
书法是指向自我、修心的艺术
近几年,方建勋一直忙于北大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该课程从书法史、书法审美、书法技法、书法哲学几方面,引人们迈入一个浩瀚广博的书法世界。教学视频在各大平台合计达到了数百万的播放量,对书法文化的传播影响深远。忙于教学的同时,方建勋还潜心于书法研究和创作。与这次展览同步推出的还有一场题为《书法章法形式的“感觉定势”及“如何突破”》的书法讲座,以及一本新书《行书的故事》。
即使谈及时下的书法热点,方建勋也不忘推销他的书法观:书法只与修心有关。
他认为,当前,中国书法界真正的书法批评还远没开展起来,书法批评还处于朋友间、同道间关于书法艺术特点、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品评,而且多限于人情,正面评价多,表扬多。有思想深度、尖锐而有价值的批评还是稀缺品,与文学批评、影视批评相比,书法批评做得还远远不够。当然,这与当前的书法生态环境有关,也与批评者的视野、素养相关。
方建勋坦言,他对当今书法国展、兰亭奖关注得很少。目前国内各种书法展览太多,但作品雷同,千人一面,其中有开创性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太少,所谓“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各种展览带来的启示和价值还难达到心理预期。”方建勋说。
方建勋认为,书法人一旦参展,就会有一种冲击奖项的心态,就有了指向性,就会被某种书风牵着走,形成时下人人诟病的“展览体”。现在很多书法人为了获奖、入展,都被功利心驱使着往前冲。一有功利心就没法达到自然书写的状态,自己的本心就会被遮蔽,直至迷失自我、削弱书法的灵魂。
方建勋表示,展览是把“双刃剑”,尽管当前的书法展览问题很多,但书法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展览。书法本来是指向自我、修心的艺术,通过研习书法,达到与自己和解。他期待那些日常书写而不是着意创作的、作品中有着书法人自己“体温”的展览。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