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原创】卸下荣光,从此只是“公益人”!陈行甲新书首谈50年跌宕人生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陈旭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刘悠扬

一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为何在仕途大好时突然裸辞,选择做公益?最近,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全国总冠军陈行甲出版了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首次披露其传奇经历。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2"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陈行甲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年1月[/caption]

4月3日,陈行甲在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市图书馆举办了新书首发式,首次以作家身份,讲述自己50年跌宕人生,并与著名作家邓一光展开对谈。当天,参加新书首发式的读者异常热情,有许多人从外地专程赶来,签售现场一度火爆。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3" align="alignnone" width="1377"] ▲陈行甲在新书首发式现场(主办方供图)[/caption]

针对裸辞的真正原因、转身做公益的人生选择等话题,陈行甲在新书首发式上坦言以对。

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能忘记“网红书记”这个标签,只记得他作为公益人是如何推动中国基层社会的进步。而辞官的他,既不是“出走者”,也不是“逃离者”,“希望大家看到还有我这样的人愿意放弃世俗眼中的政治前景,看到社会的光明和希望。”

1.一辈子活出别人两辈子

很多人认识陈行甲,是从那篇《一位县委书记的愤怒》开始的。这篇被《人民日报》全文转发的怒斥腐败问题的发言稿,后来成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老黄牛”区委书记易学习的台词,也让时任湖北巴东县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广为人知。

陈行甲生于1971年,从偏远穷困的山村考入大学,后来成为清华硕士,去美国留学。工作后,他却选择重回基层,从矿山安全员做起,一步步成为主政一方的党政官员,在任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党中央的表彰,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接见。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6" align="alignnone" width="660"] ▲任湖北巴东县委书记时,陈行甲常去村民家走访。[/caption]

尽管仕途一路顺遂,陈行甲却选择在高光时刻全身而退,2016年底,他任职届满被提拔之后辞去公职,于次年创立了公益组织——深圳市(恒辉)儿童公益基金会,主要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5" align="alignnone" width="576"] ▲2018年12月13日,陈行甲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caption]

尽管是公益圈里的新面孔,陈行甲却在短短几年内打开局面,个人也收获了许多认可。2017年起,他先后被凤凰网评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被《中国慈善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12月,公益时报评选出“年度中国公益人物”,陈行甲依然在列。2019年,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陈行甲登上了《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他的真挚情感感动了无数观众,获得全国总冠军,视频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

回顾人生的上下半场,陈行甲了无遗憾,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周有光一样,“一辈子活出别人两辈子”。

2.读书让他走到人生的大海边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书中,他第一次把自己的50年人生和盘托出,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自己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以及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最重要的是,他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谈起写这本书的初衷,陈行甲回忆,2019年,他曾主编过一本书《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源于他投身做公益之后创办的同名公益项目——每年开办夏令营,把贵州黔东南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从贫困山区带到大海边。《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是这个公益项目的教材。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7" align="alignnone" width="714"] ▲陈行甲曾两次走进录音棚,一次是为了巴东县的旅游发展,一次是为了公益事业。[/caption]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通过读书一步一步越过山丘,现在就站在人生的大海边。我也想让所有孩子看到,只要怀揣读书去改变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陈行甲说,《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出版后,人民日报出版社向他约稿,希望他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启发。陈行甲带着做公益激励年轻人的初心,欣然应允。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8"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

陈行甲 主编

许渊冲 译

陈昶羽 注析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9年7月[/caption]

陈行甲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他学的虽然是数学系,却热爱读书,窄窄的宿舍床上,有一半位置都堆着书。回忆往昔,他感慨说,自己直到50岁才成为一个写作者,写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打开时光隧道,触摸到童年的自己、少年的自己,他无比感恩写作带给自己的喜悦感。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传承。”陈行甲说,他希望子孙将来能看到长辈曾经怎样地活过,怎样地爱过,又曾怎样地释然,曾经怎样怀着一种不妥协的少年气和生活近身肉搏,又曾经怎样地在历经世事之后,学会与生活和解。

3.他的“少年气”和“英雄气”

作为对谈嘉宾,著名作家邓一光高度肯定了《在峡江的转弯处》的意义和价值,并认为该书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文学价值。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19" align="alignnone" width="1461"] ▲陈行甲与著名作家邓一光(左)对谈(主办方供图)[/caption]

针对陈行甲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我希望在大家看完本书的时候,记住的是这其实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的故事。……只要我们不放弃爱和希望,我们就都是战士,都是英雄。普通人和英雄、战士很难在一个人身上统一,那么陈行甲是如何做到的?

陈行甲表示,他曾深受罗曼·罗兰的影响,信奉“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在他看来,每个平凡的人,都会遇到漫长的、琐碎的对生活的侵蚀,会面临方方面面的挫折和困难,大的小的选择关口,如果能在内心深处有所坚持、有所相信,就是他所理解的“少年气”和“英雄气”。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21" align="alignnone" width="1558"] ▲当晚在深圳市图书馆举办的新书分享会座无虚席(主办方供图)[/caption]

邓一光指出,在当代社会,做公益事业的人很多,但陈行甲的公益模式和深度驱动都异于常人。对职业公益人来说,什么样的公益才是更好的?陈行甲谈到,更好的公益不应局限于帮助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这只是1.0版的公益;2.0版的公益应该推动整个社会相关体系、系统,甚至是制度的完善,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我正在做的事,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验。”

而陈行甲心中,还有一个3.0版的公益构想:“我们不是向富人要钱给穷人,也不单单靠基金会的模式来运营,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推动政府和各方力量合力解决问题。”

4.期待“公益人”成为唯一标签

《在峡江的转弯处》2021年2月出版至今,连续三个月稳居当当文学榜、京东文学榜新书第一名,在豆瓣读书也维持着9.6的高分,引得无数读者唏嘘、共情、启迪。记者从人民日报出版社获悉,该书已多次紧急加印,创下了3个月销量13万册的奇迹。

当天在深圳举行的两场新书发布会,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许多读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了见陈行甲一面。有一位78岁的老太太专程从广州赶到深圳,一次买下30本书,向陈行甲倾吐自己的感怀。而在互动环节,读者的问题也异常尖锐、直接,聚焦于陈行甲裸辞的真正原因、转身做公益的人生选择孰优孰劣等话题,陈行甲均坦陈应答。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23" align="alignnone" width="1294"] ▲78岁的老太太(右三)专程从广州赶到深圳,参加新书首发式。(主办方供图)[/caption]

有读者问道,陈行甲做公益之后,饱尝人间冷暖,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仍然留在官场,是否可从另一路径改变这个国家的生态?陈行甲坦言,在“做一个更大的官”和“推动社会有一点点改进和进步的草根”之间,后者让他热血沸腾,他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他深信,自己现在所做的公益事业比当一个更大的官更有价值,同时希望读者从他身上看到社会的光明和希望,“看到还有我这样的人愿意放弃世俗眼中的政治前景,从草根的角度为党分忧,为国探路,为民服务。”

[caption id="attachment_3270724" align="alignnone" width="1440"] ▲陈行甲与读者亲切交流(主办方供图)[/caption]

针对读者提出的“如何让人们不再消费过往的为官经历,而更关注现在的公益事业”,陈行甲坦言,自己转身投身公益四年,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仍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这一度让他困扰。但如今,他已经明白,“巴东”两个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既然摆脱不了,就不要试图去剥离,“我内心深处已经把它放下了,不管是曾经的荣光,还是曲折。”他表示,现在只想踏实、努力地通过公益事业推动社会改变,希望将来有一天被人提及的时候,只有一个title:现在有请公益人陈行甲上场。

审读:孙世建

 
 
 
  • 天气
△田中庆太郎(坐者)父子文求堂是近代日本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中国古籍和古字画书店,店主田中庆太郎(1880—1951),与中国学者董康、罗振玉、王国维、傅增湘、张元济、郭沫若等人交往甚密,文求堂匾额就是由傅增湘手书。孙殿起在《日本书商来京搜书情形》一文中说:“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主人田中庆太郎,清光绪末叶,每年必至我国北京,搜罗书画法帖一次或两次。据孙殿起说,田中庆太郎在琉璃厂重点收购中国方志。
1
【原创】琉璃厂故事39 | 文求堂与田中庆太郎
市民可通过线上抢票的方式提前预约。
2
【原创】胜日寻芳好时节,深圳音乐厅两大公益演出品牌陪你过春天
16集都市悬爱甜爽剧《他在逆光中告白》今日宣布定档4月15日。
3
【原创】霸总与酷姐的恋爱车速过快!网剧《他在逆光中告白》定档
早些年,杏花开的时候,外婆喜欢搬了竹椅在杏花下做针线活,外婆说,梨花太耀眼,还是杏花,在杏花荫里做活,每一个针脚都显得格外好看。我曾经在豆腐的故乡安徽淮南,吃过豆腐宴,味道虽美,却少了几许趣味,想必是少了头顶那一树杏花吧。”豆腐得味道,的确是美味,袁枚曾把豆腐称之为“杂素之首”,足见其喜爱尤甚。
4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谀风
宜家餐厅环境好,暖气足,小孙子过来做寒假作业,爷爷奶奶在一旁看iPad,午餐就在宜家餐厅里吃,不用自己烧饭煮菜了且可以节省掉自家空调费,实属又经济又实惠的选择。左边是一家三口:爷爷、奶奶、小孙子。估计放寒假了,小孙子暂由爷爷奶奶来看管。
5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宜家餐厅看食客
4月2日下午,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爱从深圳出发”再次走进革命老区广东梅州兴宁,向老区捐赠救护车6台以及医疗设备一批。据悉,这是红荔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开展的第60场“爱从深圳出发”公益活动,也是基金会第四次捐助西宁。
1
【原创】捐6台救护车和大批医疗设备 深圳红荔慈善基金会送爱入西宁
深圳这一套供应链体系不只是为大湾区的创业者,也为全球创业青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以色列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深圳李泽湘讲的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以色列小伙。几年前,李泽湘去以色列机器人协会开年会,在演讲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以色列的创业者尤其是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一定要来深圳,来到大湾区才能够做得好。
2
【原创】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李泽湘:大湾区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主持会议。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陈小慧4月2日上午,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深圳举行。会议审议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项目2021年工作计划和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投资建设运营合作备忘录。
3
【原创】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举行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说,韩国首尔的清溪川过修复后,让整个城市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商业上、文化上的价值,可以说清溪川重塑了首尔的魂。深圳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认为,观澜河规划和发展的核心议题就是要催生国际水准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产生像塞纳河、泰晤士河、清溪川、新加坡河一样世界注目的成功案例。王富海认为,生态环境、产业文化、水岸设计、设施配套等只是“形”的部分,“神”的部分应该是将观澜河打造成城市生活的集中地,依托水的存在打造不同场景,满足城市人对野趣、休闲、交往、文化等多个层次的需求。
4
【原创】“河上生活”将成为深圳新景观,政协委员呼吁用治理好的河流重塑城市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提供有力保障。会议对清明期间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森林防火检查,坚决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掀起基础教育学位建设热潮,提升学校建设品质,履行好对市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5
【原创】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