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肖更浩 黄文霞
发现城市文化脉络,传承深圳历史记忆。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共同举办的“深圳记忆”第二季文化探访第二站开启。这一次,探访组驱车一路东行,从深圳市区途经大小梅沙,来到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位于大鹏半岛中段的“红色堡垒”古村落——土洋村。
“深圳记忆”是深圳图书馆着力打造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品牌,自2014年末正式启动,旨在保存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通过采访征集、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建设数据库等形式,加大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力度。
2021年“深圳记忆”文化项目,以深圳社区村落为对象,将蕴含在村落中历史沿革、名人掌故、非遗民俗进行深度的走访和挖掘。深圳图书馆馆员与文化记者同行,希望通过文献研究、实地探访、人物口述等方式多层面的整理记录,讲述历史的同时,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承载和传承地方文化,让更多深圳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传统。
“众多历史事件交集之地”
土洋社区是一个众多历史事件交集之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曾在此进行过多次战斗,东江纵队将司令部设在这里,从这里运送给养,东纵北撤山东也是在这里的沙鱼涌海滩登船。
此次,给我们担任向导的是东纵战士后代、土洋社区工作站副站长、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永忠。他是土生土长的土洋人,家族四代中,革命家众多,仅行伍出身的就有28位之多。每条街道,一砖一瓦,古树老井,在李永忠的讲述下,都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李永忠介绍说,土洋社区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西南部,东西北三面靠山,南面临海(大鹏湾),气候温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李永忠表示,土洋村民大多都是客家人,当年利氏和李氏祖先先后来此开疆拓土,建围定居。土洋正式建村时间应在清朝,属新安县,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中属新安县县丞管属客籍村庄;民国时属宝安县。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成立至今,属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
土洋村主要有利姓和李姓两家大姓。据说两家世代通婚,关系一直十分和睦。清初复界后大量移民涌入深圳垦荒,其中就有土洋利氏和李氏,两家祖先均是是这时从梅州河源一带迁入新安县最后落脚土洋。
“土洋”地名的由来
土洋地名由来,流传有几个版本。
按1999年出版的《广东省志·地名志》所载,土洋村因村民以土填洋立村,故名。除此,有一说是由“屯洋”改称而来。土洋,因其三面靠山,一面临海,别称“屯洋”。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在东江纵队司令部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林平、梁广、曾生、连贯、王作尧等参加会议。由于东纵的活动,“土洋”使用的越来越多,逐渐只称“土洋”,并沿用至今。
此外,土洋村的名字还与一场“冲突”有关。土洋村附近的沙鱼涌海滩,曾是华南主要交通口岸和物资运输要道,有许多远洋来的物资先运抵此地再发往各地,因此这里名叫“屯洋”。民国初年,葵涌镇其他17个村与土洋村爆发了一场争夺沙鱼涌海滩的冲突,让人意外的是“17村联军”竟然未占上风。
17村联名上告到当时的宝安县县官处,状纸上写着土洋村民“土霸洋盗”,独占海滩。县官骑马到此实地调查,恰好遇上退潮,发现海滩和土洋村陆地相连且成一条直线。结果,县官将海滩“判”回给土洋,此后“土霸洋盗”成了土洋人的代名词,地名也就增添了这一说法。
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
现如今,人们只要提及土洋,便与“红色堡垒”联系在一起。土洋是革命老区,具有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其中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是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大鹏新区廉政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
此次,探访组约访到了老战士——92岁的李强老人。胸前闪耀的一枚枚纪念章映照着他近一个世纪的光荣岁月。
李强一家参加革命,哥哥是地下交通站的站长,父母、大姐都是交通站的工作人员。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李强自幼向往革命,于1944年在家乡龙川参加地下交通站工作成为一位交通员。当年,他才14岁。
“当时不像现在有吃有穿,生活极端艰难。”李强形容当年的交通员有“三大绝活”:铁脚、夜眼、神仙肚。每天走几十公里山路都靠两条腿,称之为“铁脚”;不敢白天走路,只能夜行,没有手电筒照亮,全靠一双眼睛认路,称为“夜眼”;吃饭不定时,有时一天吃一次,有时整天没得吃,所以称为“神仙肚”。
李强表示,东江纵队第一座司令部设立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作为广东敌后抗战指挥中心,不仅对土洋地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深圳乃至广东抗战史上留下了无比光辉的一页。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土洋有9名年轻的同志英勇牺牲,最小的牺牲时年仅17岁,葵涌镇政府和土洋村委为了缅怀革命烈士所作出的贡献,于1985年12月建立土洋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
“红色堡垒”古村落
漫步土洋古村落,会发现,现代文明与客家文化、海洋人文交相辉映。遮天蔽日的古榕树, 近两百年的古井,斑驳的土墙与坐落在村中的东纵司令部、作战部、政治部、军需处等旧址无一不诉说着一件件值得铭记的“土洋往事”。
尤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来,大鹏新区全力打造“一线七点”红色教育路线,成功开通了大鹏新区第一条街道级红色巴士线路,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玫瑰海岸党群服务站、沙鱼涌红色记忆馆、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官湖望鱼岭、艺象国际艺术区(ID TOWN)、东江纵队红军小学,串联成“深圳·葵涌红色教育路线”,累计超过15万人次来葵涌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如今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原为意大利传教士于1912年修建的天主教堂,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西边的主楼是两层半的夯土木构楼房,外形及装饰颇为西式化,特别是顶部有一个方形类似钟楼的建筑,上面有一个墨绿色的十字架,昭示着建筑物的来历;东边的礼拜堂是主要的展览室,陈列着东江纵队的大量史迹。
现址是按原样修复的,不仅土黄的外墙,连内里的地砖一部分是按原样订制的;另一部分则属“原配”,第二展室的瓷砖是当时为了修建教堂而专门从欧洲运来的。二楼有曾生等领导人的居住室和会议室,东纵历史上著名的“土洋会议”就在这两尺见方黝黑的四方桌和靠背椅上召开的。
如今的土洋社区,已成为节假日人人向往、争相驱车前往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探访的过程中,普通游人和党员团队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或者过组织生活、进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激荡人心的依然是土洋的这段“红色历史”。(图片由陈顼颢拍摄)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