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潘文婷
最近,家住龙岗区布吉街道龙岭社区的66岁的张姨这两天又忙活起来。虽然在这住了20多年,但每天都有新鲜事物等着她,而今天她又和几名老姐妹做起了剪纸。“昨天我学跳舞,今天来学剪纸,明天还要去大合唱。这每天都过的可忙了!”
面积仅0.33平方公里的龙岭社区,这里巷道狭窄、人员密集,像张姨这样的居民还有1.52万人。作为典型“城市洼地”的龙岭社区却走出一条城市治理的新路子,以深化党建引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通过深入探索实践了多元共建、协同共治模式,促使资源在辖区内互动流转,打造15个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示范点,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龙岭模式”,让这里的居民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龙岭社区已逐步成长为龙岗区基层治理工作典型。
打好“智慧牌”,信息化赋予基层治理新活力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龙岭社区在便民、利民上下好功夫,在基层治理中打好了“智慧”牌。
社区义工现场讲解智能垃圾分类桶的使用方法。
位于布吉街道老街的龙岭社区,虽然商户众多,道路及其狭窄,路边却不见一片垃圾。而在社区的爱心商圈示范点中,记者却看到了一排特别的垃圾桶。据介绍,这些垃圾桶是“智能垃圾分类桶”,只需要把纸张、塑料瓶、罐头等可回收垃圾放进智能垃圾分类桶中,市民就可以就凭一张绿色的“低碳卡”累积的所投掷可回收垃圾得到的“环保币”,比如投放一公斤的废纸,就能得到0.4元环保币。而累积到一定数额,就可以来到社区所认定的“爱心商铺”进行消费,这些“爱心商铺”包括早餐店、杂货铺等。“我们家现在垃圾分类做的可好了,这丢对垃圾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市民廖叔说道。
龙岭社区随处可见官方认证的“爱心商铺”。
作为龙岭社区“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共建共治共享示范项目的其中一项示范项目,“爱心商圈”创新构建了“商业+公益+环保”共赢模式。对于小区居民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好事,对于龙岭社区来说,这是基层治理篇章中一个合作共赢的样本。
社区所有信息在这块屏幕上一目了然。
走进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块智慧电视格外醒目。据悉,为了让社区管理更“智慧化”,龙岭社区通过App平台建立社区大数据中心,将社区联系居民的各项工作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强化智能化管理,链接区相关部门资源,将智能管理手段引入到安全、环提、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等重点工作,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小屏幕连接大社区,安全生产、政务、信息一贯而通。“这既是社区直接管理手段的呈现 ,也是能让居民了解社区的窗口之一。”布吉街道龙岭社区党委书记谢海珠介绍道。
同时,龙岭社区还首推“警楼共建”模式,实行民警、治安协管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五员“捆绑”工作机制,解决以前信息不畅通、隐患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实现群防群治和公安技术网无缝对接。
多方“大合唱”,人人皆是“社区大家长”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在新形势下,如何让社区的居民从“沉默的个体”演变成“社区大家长”,也考验着社区管理者的智慧。
龙岭社区以社区U站为载体,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整合、规范、鼓励、引导、创新有利于治理的社区志愿服务,建立专业化、专门化、专项化义工队伍,通过组建10个志愿服务义工队,同时以“党建引领+N”的模式,与辖区11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居民群众结对共建,以不同身份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搭建平台,多方合力成为推进小区可持续自治的重要力量。
社区内的睦邻小院,是由热心居民主动分享场地资源,向所有居民开放。有居民在上剪纸课。
谢海珠介绍,社区通过建立“基层党建+好项目”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驻社区学校、医院、机关、部队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资源,携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共建效应带动热心居民主动分享场地资源,向所有居民开放,供社区居民聚餐聚会、休闲散心,促进邻里交流,提升邻里情谊。同时,建设睦邻小院读书角,供社区居民随心阅读,提高居民文化素养,降低邻里矛盾发生率,实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百姓亲睦的目标。
社区治理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最好的治理是求得最多数人、最多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而社区治理更需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而龙岭社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民心,社区党委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在这里做所共睹,“一呼百应,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在这里得到体现。龙岭把党建效能有力延伸到治理工作末梢,让1.52万个居民人人都成为社区治理赋能的“红细胞”。
资源“活”起来,
建立 15个共建共治共享民民生幸福示范点
龙岭一角。
在社区1500米长的龙岭路上,有15个“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示范点。这是龙岭社区探索社会治理项目化的成果。
据介绍,龙岭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N”的模式,与辖区11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居民群众结对共建,打造了“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共建共治共享示范项目,深入探索实践了多元共建、协同共治模式,促使资源在辖区内互动流转,建设了15个社会化、生活化、常态化、长效化的“三共”示范点,从党的建设、交通建设、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文化体育、城中村综合治理、环境品质提升、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等全方面多维度打造人文和谐的宜居家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仅0.33平方公里的社区,文体设施、图书馆、文化大讲堂、老干部活动场所在这里应有尽有。如辖区内的龙岭学校,上课时间是孩子们学习天地;在周末和课余时间,却是龙岭社区1.52万人的图书馆和体育馆。
龙岭学校内的大讲堂,也是龙岭社区居民的“龙岭大讲堂”,周末常引进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
据悉,而这也是龙岭社区15个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示范点之一的“社校共融共建示范点”:龙岭社区党委与龙岭学校党支部共建,利用龙岭学校资源,学校在周末将文体设施向居民有序开放,便于居民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辖区居民打造十分钟的“文化体育圈”。同时,创建了龙岭大讲堂,引进各领域的大咖举办讲座,拓展居民和青少年文化视野、陶冶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在此共建点,为社区打造了文化体育艺术高地,补足公共文化教育设施短板。
此外,龙岭社区还调动龙岗区第二人民院资源,与医院19个党支部联动,为辖区敬老院的老人开展每周两次体检,开展“中医药进社区”“青春健康进校园”,为社区孤寡老人、病弱群体建立“家庭病床”,补齐辖区医疗短板。
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及社会治理成效。在新形势下,如何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区?
“社会治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没有一个100分的答案。每一个人都扮演着社会治理中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社区居民不只是治理对象,也不只是去餐馆点单的客人,而是社区的主人,要像对待家庭事务一样看待城市治理。龙岭社区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龙岗区也将以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龙岭模式’为契机,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的‘龙岭模式’上升‘龙岗模式’。”龙岗区政法委副书记王健如是说。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