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记者获悉,2021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将于4月10日开启。6场讲座将为观众献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知识盛宴。

4月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主题围绕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展开。该系列讲座的主讲嘉宾均为业内翘楚,讲座内容均关注当下热点,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把脉,有助于激发人们对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深层思考。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将于4月10日主讲《“十四五”规划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趋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将于4月11日主讲《问势中国“十四五”及2035宏观经济》,书画家、收藏家许化迟将于4月17日主讲《齐白石与我父亲许麟庐的故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刘观庆将于4月18日主讲《再走游圣徐霞客之路》,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预先科学研究团队成员赵宇鴳将于4月24日主讲《聊聊火星探测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将于4月25日主讲《人类挑战深海极限的故事》。
据悉,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现场听讲座需要提前预约,读者可以通过关注深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每场讲座提前三天开放预约通道。每人每场活动可预约一次,预约成功的读者可在活动开始前1小时于活动入口处出示预约信息进行核验,有序入场。疫情期间参加活动需自觉遵守深圳图书馆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引,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21)4月份讲座安排
(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序号 | 讲座名称 | 讲座嘉宾 | 嘉宾简介 | 讲座地点 | 讲座时间 |
1 | “十四五”规划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趋势 | 张翼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国家治理、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等收入群体和消费等方面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社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一百八十余篇。撰写的政策性建议多次获中央有关领导批示,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 4月10日 (周六) 15:00—17:00 |
2 | 问势中国“十四五”及2035 宏观经济 | 王小广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预测、房地产、汽车、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等。 2000年至2008年连续9年主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跟踪、预测与对策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十多项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规划课题。在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上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并多次准确预测中国宏观经济的“拐点”变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发展阶段有独到的见解。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四百多篇,独立和主笔完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否结束?》 《新时代宏观调控创新》《治堵经济学》等10多部著作。 | 4月11日 (周日) 15:00—17:00 |
3 | 齐白石与我父亲许麟庐的故事 | 许化迟 | 国画家许麟庐(齐白石弟子)之子,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现任北京和平艺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竹箫斋书画院院长,烟台市博物馆—许麟庐艺术馆名誉馆长。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画及鉴赏,得到刘海粟、陆俨少、黄苗子、宗其香、黄永玉等前辈大家的教诲。1971年拜国画大师胡爽庵先生为师,得其真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多年来,坚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事业。2020年,成功策划举办"三人行——齐白石 李苦禅 许麟庐艺术连展”。 | 4月17日 (周六) 15:00—17:00 |
4 | 再走游圣 徐霞客之路 | 刘观庆 |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级美术师,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理事长。编著、译著专业教材二十余册、发表专业论文五十余篇,两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推广杰出人物称号。近十余年追随徐霞客游踪考察写生,创作了《水墨霞客路》系列山水画作品二百余幅。在《徐霞客与当代旅游》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和文章十余篇,在江苏和北京、东京等地举办画展,中央电视台两次拍摄个人专题片播出,并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聘为《水墨丹青栏目》《名家讲堂》特约艺术家。 | 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 4月18日 (周日) 15:00—17:00 |
5 | 聊聊火星探测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 赵宇鴳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预先科学研究团队成员;美国Stephen E. Dwornik行星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火星地质环境演化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火星基础科学研究项目。通过火星着陆区就位探测数据分析,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火星类比区研究等方法,研究火星水的历史、矿物稳定性、挥发分分布与循环、火星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等。先后为《知识就是力量》《中国国家天文》《大众科学》《科学世界》等杂志撰写火星科普文章多篇。 | 4月24日 (周六) 15:00—17:00 |
6 | 人类挑战深海极限的故事 | 崔维成 | 博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湖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996),“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1999),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07)、“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2013年5月17日作为“蛟龙”号研制和海试团队的代表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并在随后的表彰大会上获颁“载人深潜英雄”勋章和证书。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技之星”。从2013年至2020年发起“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 | 4月25日 (周日) 15:00—17:00 |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