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陈小慧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时,提到要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这个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再次献计献策。
加快推进深圳机场多式联运交通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黄西勤认为,交通一体化是大湾区建设硬联通最基础的一环。多式联运,即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是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深圳机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多式联运区位条件,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的有力支撑。目前深圳机场正着力推进集海、陆、空、高铁、城际、地铁“六位一体”多式联运体系规划建设,但是对标纽约机场、东京机场等世界先进机场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深圳机场海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仍然需要强化。
目前广深第二高铁(深永铁路)仍处在规划阶段,在深茂铁路还有5年建成的背景下,深永铁路项目开工过晚将导致联运效能的减弱。黄西勤委员建议加快广深第二高铁(深永铁路),并将广深第二高铁以机场东枢纽为始发站,加快项目实施落地有利于高效衔接深茂铁路,形成更为高效的空铁联运体系,提升大湾区辐射力。
黄西勤还指出,深大城际延伸至中山市规划研究进展较慢,目前深圳机场T4航站区规划建设已进入设计方案选择阶段,深大城际位于T4航站区正下方,急需尽快明确城际线走向以避免影响深圳机场T4航站区建设实施进度。同时,目前深圳已规划深圳机场T4航站楼至惠州大亚湾的城际路线,黄西勤建议,加快深大城际延伸至中山市规划研究,从而打造“深中惠”城际铁路交汇通道,发挥城际铁路网络在深圳与珠江西海岸城市融合发展中的价值。
加强协会力量 推动湾区人才资格互认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黄西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在专业服务领域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但在粤港澳专业服务业规则衔接,全面融合发展方面存在体制障碍、市场门槛、认知差异等有待协调破除,职业资格认可和执业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黄西勤建议,对涉及港澳专业人才在湾区内执业从业、职业资格互认有关事宜,国家事权争取放到最宽,省级事权争取落到最优,建议将行业协会作为深化专业资格互认的主要推手。黄西勤还建议,以专业服务国际化为方向,开展粤港澳专业领域服务标准对比研究,召集粤港澳三地资深专业人士及行业协会设立专业服务业“湾区标准”执行专业委员会推动通用行业准则的落地。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高校合作
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呼吁建立大湾区高校教育协同发展便利化联动机制。
温思美认为,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深入合作有相当的基础和优势,在学术交流、人员往来、联合招生和合作科研方面积累了经验。不过目前发展不足就在于还缺乏顶层设计。无论是联合办学,还是港澳地区高校在珠江三角洲独立办学,建议从制度保证的层面明确三地办学的新机制,建议广东省政府协调珠三角各市尽快地出台有关规划,使得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合作避免各个市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认为,加强深港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最大“结合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设立了校区,有效促进了两地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香港的高校多,科研实力较强,通过合作办学或设立校区的模式,有利于深港两地教育发展以及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
提升大湾区海洋类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连续多年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今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的建议。马化腾建议严格落实红线制度,提升海洋保护地面积,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的保护体系;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湾区重点河口的海湾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升大湾区海洋类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扩大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类自然保护地治理;重视科技力量,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智慧海洋湾区的样板。
专访住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
有事做有房住,点赞深圳关心香港青年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港澳居民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前往内地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3月5日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吴换炎为深圳吸引港澳青年就业举措点赞,并从港澳居民角度就如何完善便利宜居就业环境提出了多条意见。
吴换炎首先谈到了他注意到的两个情况。2020年6月广东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五项首创性改革,首批1万多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面向港澳居民开放。接着深圳又定向港澳招录5名公务员,吸引了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这些措施吸引了港澳居民到大湾区就业,”吴换炎表示,希望大湾区先进科技企业每年为香港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方便香港青年以后更容易进入大湾区科技企业工作。
对香港青年关注的住房问题,吴换炎说,广东已有为港澳青年配租人才公寓的举措,希望人才公寓数量逐步增加。来自深圳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信息,深圳将香港青年人才纳入深圳市统一的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目前深圳市公租房轮候库在册的港澳台居民共679人,已面向港澳居民分配329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对此,吴换炎表示,希望全国更多地方实施便利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人才公寓措施。
针对内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场景,吴换炎说,年长的港澳居民回内地生活,对使用电子支付及线上办事等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及港澳青年,建议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开辟港澳同胞办事窗口,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看到内地火爆的网红带货情况,吴换炎建议协助香港成为网上交易中心,培养一批香港“网红”,让香港商品通过网上交易打开内地广阔市场。
【两会观察】
深圳新故事:来了就是湾区人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从热起来,到沸起来,这就是大湾区的今天。
从2017年首次提出到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已是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粤港澳大湾区也多处被提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主阵地中的主阵地,深圳要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建设湾区,这是新时代深圳又一历史使命。
自2019年早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建设。2020年6月深圳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鼓励每一个市场主体和大湾区居民发挥所长,动用全社会力量投身建设。
2021年牛年一开年,《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出台,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全面系统部署,着力在增强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落实推进五大方面共计96项年度工作任务,从“加快推进前海高水平开发开放”到“研究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创新规则衔接”,从“推动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到“加快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没有一项工作是可以轻轻松松完成的。
深圳东南西北全方位地接触碰撞,就是在尽最大能力寻找一切可能的突破口,打开大门再开小门打破“玻璃门”,探索研究更多“湾区通”“湾区融”的实现方式。
建设大湾区,深圳用工作体现忠诚、用发展体现担当、用解决问题体现成效,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创造奇迹的大路上奔跑。
一河两岸,一江两岸,深圳敞开心扉张开怀抱,牵手左邻右舍兄弟姐妹。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广为人知的名言。来了就是湾区人,正成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书写的新故事。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