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宋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3月1日发布实施。《意见》是人民法院唱好区域司法协作“双城记”的路线图,明确要求成渝地区法院要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建立健全包括跨域立案、审判、执行在内的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和人才交叉培养协作机制,合力打造区域司法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推动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成渝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召开4次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经反复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该《意见》。《意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定位,紧密结合两地发展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相关条文。围绕重要经济中心建设,强调进一步加强民商事审判、金融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切实保护创新成果,依法支持5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服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助力“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建设。
《意见》分为三个部分,一共14条。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立足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从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涉外商事海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等九个方面明确工作重点,确保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三部分强调成渝地区法院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区域司法协同、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力度等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适应的司法工作机制。重点内容包括:全方位加强审判工作,助力“两中心两地”建设;建立健全司法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区域司法协作;加强司法工作机制创新,提升司法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意见》强调,注意从司法角度发现和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规范资本市场投融资秩序,引导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成渝地区司法协作的情况。
王树江在答记者问时介绍,四川省高院牵头起草并推动两地高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与重庆高院就知识产权、执行、环境资源审判、跨域诉讼服务等签署4份协作协议,指导中基层法院共签订相关协作协议60余份。在唱响“司法双城记”方面,2020年,两地法院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等224次,互为办理委托执行案件10951件。
王树江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建立了执行 ‘1+N’一体化新型考核机制,2020年共执结案件46.19万件、执行到位745.04亿元, ‘3+1’核心指标中两项指标居全国第一,让胜诉企业的 ‘纸上权利’变为 ‘真金白银’,相关做法获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充分肯定。”
李永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重庆法院主动对接双城经济圈建设司法需求,深化司法协作,助推成渝两地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应该说已经“开好局”“起好步”。 目前,川渝法院已签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60余份,形成“高院统筹,整体推行,条块联动,点面结合”的司法联动格局。如在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深度融合方面,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成功对接四川法院诉讼服务网,实现两地诉讼服务平台互联互通。2020年5月,川渝自贸区法院实现在线“云庭审”,首次以远程方式审理一起涉两地企业合同纠纷案件。
李永利表示,重庆法院将按照中央部署,根据《意见》确立的“任务书”“路线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绘好“施工图”。重点在诉讼服务、执行联动、网上诉讼三方面实现双城间异地通办。通过两地法院共同发布审判业务文件、参考性案例、典型案例,法官会议纪要等方式,促进裁判标准统一,以统一法律秩序保障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