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
1840年的某一天,一艘来自英国的邮船驶入纽约港。船还没靠岸,码头上的人便大声地询问:“小耐尔死了吗?”原来这艘邮轮上装着刊载着狄更斯《老古玩店》最后一部分的杂志,岸上等待着的是焦急的读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人物小耐尔的命运。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畅销小说。193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横空出世,成为年度销量冠军,一年内的销量达到了100万册。
然而有一件神奇的事情,1991年,美国女作家亚历山德拉·里普利为《飘》写了一部续集《斯嘉丽》,它的质量实在和《飘》不能相比。但该书上市后,同样登上畅销榜榜首,且销量是原作的两倍,突破了200万册大关。到了1994年,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销量又比《斯嘉丽》翻了一番,超过了400万册。
为什么畅销书的销量节节攀升?这就是“排行榜效应”。
仅把销售速度和销售量作为依据,对图书进行筛选和排名,这一做法始于1895年,其创始人是美国月刊杂志《书人》及其编辑哈里·瑟斯顿·佩克。佩克的杂志敢为天下先,首次以需求量排序,选取一些新书进行排名。最初的排行榜每月公布一次,并在年底进行年度排名。
畅销小说排行榜既是事前之物,也是事后之物,它既记载销售,同时也促进销售。图书排行榜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引擎,一旦某本书占据了令人垂涎的榜首位置,便会引发从众效应,使得该书销量进一步大增。
有个实验能说明这种从众现象。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修·萨尔加尼克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邓肯·沃茨在2005年做过一个实验,12207名来自网络的实验参与者拿到了一张有48首歌曲的歌单,他们让每个参与者在听完这个系列歌曲后给这些歌打分。
研究结果显示,当参与者不知道其他人在听什么时,研究人员在“最好听的歌曲”的歌单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歌;然而,一旦他们拿到的歌单是按照下载热门度排列的,不管这首歌是否真的热门,他们都会纷纷效仿增加这首歌的后续热门度。
畅销书也同样如此,出版商越来越愿意出钱买下书店(包括网上书店)的黄金陈列位置。他们会疯狂促销,与其说是为出售图书,不如说是为了挤入排行榜。因为一旦占据了排行榜上的这些位置,其上升的势头便势不可挡了。
那为何榜首的图书销量越来越巨大?
原因在于科技越发达,“赢家通吃”效应就越明显。在《飘》发行的时候,传播主要靠着广播和报纸,而到了《斯嘉丽》和《廊桥遗梦》的时代,电视传媒已经到达巅峰。如果说阅读《老古玩店》还是一种文学爱好,那么阅读《哈利波特》就可能是一种社交需求。在其系列新书发布的时候,人们头戴高礼帽,手拿扫帚柄,更像是一场聚会。《哈利波特6》上市的2005年已经是互联网时代,这一年它在全球销量达到了1000万册。
审读:谭录岗 罗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