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区’建设是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全力支持、积极融入既是我们鲜明的政治态度,也是惠州发展的必然抉择。”2月25日,在惠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惠州市委书记胡洪强调,要找准惠州在“双区”建设中的定位,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
全会强调,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明确,立足畅通大湾区互联互通渠道,着力在构建以“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为核心的大交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在此次全会上,“双区”建设话题成为强音,受到与会代表关注和热议。而惠州主政者的这一理念思路,也为惠州加强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合作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互联互通
对接广深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眼下,赣深高铁惠州段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剑潭东江特大桥已经合龙,部分标段也已开始铺轨,为今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基础。届时,这条串联深圳都市圈内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四市的高铁大动脉,将大大拉近深惠的距离,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不仅如此,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等轨道交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加上已运营的厦深高铁,深惠之间将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此次全会上,惠州与深圳等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成为重要话题。胡洪提出,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和两港建设。要支持配合赣深铁路、广汕铁路如期建成投运,抓紧推进深惠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贡献力量。高标准建设赣深铁路惠州北站和广汕铁路惠城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推进“两港”提档升级,扎实推进惠州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港铁联运体系建设,推动港口扩能升级。
胡洪强调,要加快与广州、深圳等市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利用好深圳“先行示范”的辐射带动,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近年来,惠州积极推进陆海空大交通网络建设。此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推动“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努力形成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大交通网络格局。
在“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方面,全会提出,围绕2024年基本建成这一目标,加快推进东西轴线、沿江轴线和中部轴线前期工作。集中力量推进1号公路建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加快形成“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优化织密高快速公路网。”胡洪提出,要打造快速进出城路网体系,重点推进中心城区“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通达体系建设;加强各县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大力推进城市轴线通道建设,提高全市内部交通效率,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优化高速路网建设,促进惠州深度“融湾”。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在全会上提出,要适应新发展格局下人流物流“向内转”“向北走”的变化,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丰”字交通体系建设、补齐航空铁路货运短板,更好发挥惠州连接珠三角与粤东、闽赣的枢纽门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赣深、广汕两条高铁建成后,大湾区内联外通的“大动脉”将在惠州实现交会。届时,从惠州坐高铁到广州、深圳、东莞、河源、汕尾都只要半小时左右,这将加速惠州对接广深两大都市圈。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专家表示,随着高铁、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交通干线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加速汇聚融合,惠州广阔的土地空间、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将愈加凸显。“融湾入圈”将为惠州在区域合作中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
以自贸试验区标准打造中韩(惠州)产业园
在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惠州潼湖之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展现出“加速度”。截至2020年12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已过会项目69宗(含产业项目66宗,配套项目3宗),其中外资项目12宗。主要聚焦在5G泛终端和配件、专用电子设备、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领域,计划总投资约38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预计达产产值约686亿元。
“开放是惠州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胡洪指出,要建好用好对外开放平台,抢抓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即将完成的契机,以自贸试验区标准打造中韩(惠州)产业园,加快中国(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抢抓加入RCEP和签订中欧投资协定带来的“窗口期”等,加强与日韩等国合作交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吸引外资的强劲势头。
“坚持内外并举。”刘吉表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外固有的优势,要通过美孚、壳牌等跨国大公司及日韩地方合作等方面的独特渠道,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集聚技术、人才、项目,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提升惠州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刘吉还提出,要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巩固并提升两大支柱产业的既有优势,进一步做大炼油、乙烯、PTA规模,保持超高清视频、5G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领域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打造更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在对内开放方面,惠州将以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全会提出,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等核心片区要突出产业特色,增强综合实力,惠东、博罗重点拓展区要加快发展,提升两大片区能级,整体融入“一核”;惠东、惠阳、大亚湾沿海临深地区要主动参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临海石化、海洋旅游、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产业布局全面对接“一带”;龙门、博罗北部、惠东北部等生态发展区要筑牢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助力构筑“一区”。
“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既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及省委改革部署,又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探索更多改革举措。”胡洪提出,要认真研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文件精神,将可以和深圳一起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列出清单台账,谋划推动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将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大动力。全会强调,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专项行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快人一步”营商环境,学习借鉴发达城市先进经验,着力破解“痛点”“难点”“堵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乌天宇)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