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记者23日从佛山市政法委获悉,佛山市有两个案例入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2020)” 名单 ,这两个案例分别是:《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以“智能化+网格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组织引领的新型特色社会动员体系》。
佛山构建群众诉求服务体系,以“智能化+网格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8年11月,佛山创新提出构建“1+3+X”群众诉求服务运作体系(1指设立一个总的群众诉求服务平台;3指三个分平台,即信访诉求服务平台、诉前和解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X是指相关职能部门的诉求服务平台)、“四个一”运作模式、“群众诉求+网格化”工作模式,加快构建新时代佛山版“网上枫桥”,打造佛山“和功夫”。
创建“1+3+X”群众诉求服务运作体系。佛山市以全市高度、群众角度,把各种诉求解决途径进行全面整合,建立“1+3+X”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实行“一总三分”的运作体系,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牵头抓总,分中心实行双重管理、分级管理、归口管理。
“1”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通过对现有12345热线平台进行改造提升为诉求服务中心,负责对群众诉求线上线下受理、流转、处置情况反馈,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监督诉求处置过程,考核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分析研判群众诉求趋势,辅助党委政府决策,提高社会风险预判、预警、预防能力,成为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智慧“大脑”。
“3”为诉前和解中心、信访诉求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前和解中心整合人民法院、有关行政单位、社会力量等调解职能,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速裁机制托底解决纠纷,对人民法院调解前置分流的民商事案件进行集中诉前调解;以人民来访接待厅为载体建立信访诉求服务中心,设置人民调解室,建立健全访调诉调对接机制,构建联合接访、依法分流、直接调处、多方联动、全程督查的信访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建立群众信访诉求服务新模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资源和力量,派驻调解力量到其他分中心和部门,为群众提供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当地,消灭于萌芽状态,为群众提供“家门口解决问题”的便利,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X”为佛山市检察院、佛山市公安局、佛山市民政局、团佛山市委、佛山市总工会、佛山市妇联等职能部门,通过整合链接各职能部门群众诉求服务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归口管理,由各职能部门对口负责处置群众诉求,以及参与联合化解工作。
创立群众诉求“一口办”模式。佛山市群众诉求服务体系聚焦为群众提供全科诉求解决途径、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最大化解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高效,具体体现在其“一站式、一门式、一条龙、一网式”运行模式。一站式受理——各类诉求可以通过实体窗口、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线下线上方式受理,实现诉求“一站式”受理。
一条龙服务——建立群众诉求受理处置、联合处置、多元化解、远程化解、诉求救助等机制,利用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构建一个“诉求受理—流转—处置—监督—反馈”闭环工作流程,实现诉求服务全程可控、全程可视、全程可督。一网式共联——通过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链接整合全市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等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和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一张网、诉求服务一张网。一门式办结——诉求“一站式”受理后,平台根据诉求类型、区域、规模等要素,以各负其责、科学合理等原则,由相应处置单位和人员进行对接、处置、流转、确认等,形成解决诉求集约化、系统化、最优化的途径,实现群众诉求受理处置“一门式”完成。
创建开发群众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佛山市政府专门投入开发建设的“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是群众诉求服务的载体。该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核心九个中心功能。以群众视角为核心的诉求受理、业务咨询、进度查询、法律服务等功能。以案事件办理为核心的案事件流转办理、督查督办等功能。以化解能力为核心的资源信息库、大数据库等功能。
“智能化+网格化”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活”出精彩。当前该市正打造集社会共治指挥平台、群众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社会共治基础数据库、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一体化视频监控平台于一体的佛山市社会共治智云。其中,群众诉求服务处置信息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两大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初步形成完备、高效、立体的“群众诉求+网格化”工作模式。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治理再创新,建立党组织引领的新型特色社会动员体系
2018年3月起,佛山市南海区通过社会化、专业化手段,打造新型特色社会动员体系,在村社、住宅小区等社区细胞中建成常态运作的利益表达机制、议事协商机制、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矛盾预防与化解机制,改善社区治理能力不足、动力不足、参与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撬动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统筹力、感召力、动员力、执行力,让公众参与逐步实现有序参与、高质量参与、全民参与、持续参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据悉,2年时间内,佛山市南海区共投入了财政资金超过1.2亿元,撬动726万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治理,开展治理项目超过1300个,撬动50.14万人次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创新举措包括有:提供机制制度支持,提供空间阵地支持,在佛山市南海区、镇、社区三级创建社区治理空间,打造1+8+N创益体系。在区级设立南海社会创益园,打造集社会治理研发、培训、展示、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创益综合体。在各镇街均配建创益中心,开展社会观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会服务研发、社区服务供给等服务。在社区层面建设七一空间、新南海人梦家圆、职工家、亲青家园、融爱家庭服务中心、青苹果之家、小候鸟驿站、邻里中心、街坊会、互助社等约400个服务载体,“以空间参与-活动参与-服务参与-公共事务参与为路径,把政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输送到社区。
提供资金资源支持,2018年至2019年底,区、镇两级每年投入资金超过6000万,总共开展社会服务、社区治理项目1300个。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提供项目活动支持.。
佛山市南海区社会创益园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