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秀瑜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青岛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0%,“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功能显著提升。主动服务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青岛,已然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开放的发展理念,使得青岛与全球102个城市(机构)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21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贸往来,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300多个项目在青岛焕发出勃勃生机,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
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山东经济文化交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月11日,“2020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山东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青岛,走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018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019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强调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青岛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南深圳北青岛”成为新时期的改革先锋。
自此,青岛这座活力之城,乘着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风口”,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的征程。通过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等领域合作,上合示范区更好地发挥了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据统计,目前上合示范区共投产项目49个、总投资416.2亿元,73个总投资1871亿元的项目正加速推进,上合元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显现。
巧用“国际客厅”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开放是在更大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而青岛·上合国家客厅正是在青岛配置全球优质资源的平台。位于上合示范区的上合国家客厅,正积极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作为该客厅首批入驻企业,印度海德拉巴邦辣椒协会与胶州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合作。货物进出口需要来往胶州海关办理经贸相关手续,需要半天时间,但入驻上合国家客厅后,办公地点距离胶州海关仅有2分钟路程,极大节省了时间。“青岛·上合国家客厅还为我们入驻企业提供了宽敞的办公区域,连同办公桌椅等都一应俱全,真是太周到了。”印度海德拉巴邦辣椒协会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上合,青岛还有德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5个以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客厅,而“1”是指央企“国际客厅”,另外一个“1”是指山东城市会客厅。
青岛是与德国最具渊源的中国城市,在中德合作中始终站在“最前排”。去年11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一场招商推介会拉开了青岛德国“国际客厅”的发展序幕。当天,总投资10.7亿欧元的10个德资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涉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商品贸易等产业。这个面向全国、全球的中德交流合作新平台将在深化青岛与德国、乃至与欧洲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助力。
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与德国“国际客厅”比邻而设。自5月揭牌以来,陆续举办数场活动。当月底,来自青岛的近20家金融机构与在青中日企业代表,就投保贷、大数据信用融资等对接交流,10家企业现场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该客厅将充分推动国内外多方资源要素通过日本“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建设吸引日企“强磁场”。
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青岛韩国“国际客厅”在青岛城阳区启用,让双方多了一个展示、推介、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平台,同步启用的“云端客厅”,包含大数据中心、云会议、云展厅和综合服务四大板块,服务于山东16地市及国内其他城市,并持续对城市的产业、经贸、人文等内容进行宣传推介,为中韩深化合作和友谊架起新的桥梁。
为了使交流24小时不断线,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也同步建设了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数字国际客厅”,涵盖产品技术交易平台、中以资源数据库、网络视频交流系统等板块,全天候不停歇地链接全球商协会、企业、高端人才等资源信息,承接高端落户项目。该客厅在青岛高新区启用后,已成功引进中以天梯创新技术研究院、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特拉维夫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项目。
“‘国际客厅’就像一个开放的‘超级市场’,首要是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经贸的交流。”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建设“国际客厅”目的就是要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开放发展大局。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