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里重逢家国情怀
——评刘建彪《诗词与家国情怀》
月如钩/文
中国的诗词歌赋是一座高品矿,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矿工,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不断采撷、吸收,内化为我们的人文品格,固化为我们的中华基因。
刘建彪先生是一位勤奋的“矿工”。其勤奋外现为两样东西:一是每天早晨打卡一首诗词,二是提笔著就《诗词与家国情怀》。
▲《诗词与家国情怀》书影 刘建彪 著
正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人情常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因此,刘建彪让我感觉异样。他的勤奋之外,更多的是执着,是对诗词的真爱,是由内而外的欢喜。
一般认为,如此爱好古诗词,致力于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应该学的是中文,起码是文科。刘建彪偏偏不一般。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他不做码农,却深耕经典。在别人的瓜田李下,弯腰纳履,举手正冠,居然收获满满。
风生水面,雨过留痕。捧读《诗词与家国情怀》,他的学术童子功,依旧会在框架结构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理工科思维的痕迹。
刘建彪善于建模,他为每一首诗词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景。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滋润着中华民族一直走到现在。但是,任何东西都需要有个时空坐标,否则容易迷失,更会产生隔膜。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逐渐隐身于历史的深处,当时写作的场景,甚至地理地貌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极大。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震,夏雨雪,事如春梦了无痕。好诗好文能动人,关键是能与我们联通不绝。如此的山阻水隔,时空变幻,动人的力量会极速衰减。因此,重构现场,让人回到从前就具有变幻时空的力量。
▲刘建彪先生是壹读书会创始人、爱诗家创始人、深圳阅读推广人。爱好阅读分享与交流,致力于推广文学精品有声阅读,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担任“汉字的修身智慧”系列公益文化讲座主讲人 ,出版著作有《汉字与修身智慧》 、《诗词与家国情怀》等。
刘建彪在他的书里设置了一组完整的概念,重新再现了一系列场景。“诗词游历示意图”“诗词心能量”“朗读指数”“家国情怀名句”等的创设,让人具有整体感。他解读诗词的萍踪侠影,每一站都以时间为经、以诗词为纬,标示出具体的地理位置,带领我们走到历史深处,走进当时的现场,把创作的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让我们去对诗词本体进行一种个体的还原,这样做给初学者是引导,对年长者也是一种启发。
我国过去的词话诗话,是对诗词的鉴赏和批评,长处是片言中肯,简炼亲切。不足之处是多数不成系统,理论分析也不严密。刘建彪的这本书,有意无意间在取长补短,力争每一个章节都逻辑自洽,自成体系。我以为,这是刘建彪的词话和诗话,别具一格。
《诗词与家国情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感充沛,主题集中。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诗词,人们心中最永恒的情感是爱国情怀。刘建彪将自己的笔力聚焦在“家国情怀”之上。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社会关系会逐渐充盈,所见之人会非常芜杂,情感也会极其丰富。有兄弟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夫妻之情,但在所有的情感之中,最让人感奋的还是家国情怀。一个人没有家国情怀,战争年代容易成为败类,和平年代容易成为墙头草,在全球化的当下容易成为无根的树木。刘建彪在后记中说:“以诗词为媒介,感受爱国志士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满腔深情。”有家国情怀的人不会被时间抛弃,有家国情怀的诗词也会为我们历久传承。
这本书的创新点很多,感觉书中的插图非常漂亮,制作的游历地图也非常简练。刘建彪在书中加了一个“朗读指数”,我猜测,这是他的理工思维在起作用,也是他的人文情怀在起作用。“指数”这个东西,文科生肯定弄不来,原创应该还是理科生。理工男进入文化行业,很容易“捞过界”,文科生搞科研很容易让人笑翻天。常言道:“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文科男眼里的理工科就是山,理工男眼里的文科就像纱,所以我还是佩服理工科能追会跑。学理工的,左右自如,自然科学里有自己的天地,社会科学里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得出一个结论:读书纵有千般好,只有一件受不了,就是读书让人自卑。文理两两相较,也是我们文科生自叹弗如的原因之一。
本书还有一个东西很有意思。刘建彪把自己幻化成中年禅师,与两位诗词达人“本本”和“空空”做诗词游历之旅。禅师是刘建彪的夫子自道,本本是权威的典籍,空空则是代表着不断探索的青少年读者。禅师,本本,空空的三人行,加起来就是“禅本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空不是无,无也是另外一种有。我们的阅读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才让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不断升华。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每个人都要经过由书本到现实,从空到满再到空的上升螺旋,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一时时的顿悟和渐悟,才成就了今日的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禅师本是师,本本也是师,空空亦如师,突破自我的藩篱,穿越爱的形式,就能以诗词为夜航船,达致家国情怀的彼岸。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戏剧小舞台表现古往今来大事件。一本书就是作者的舞台,当您在吟诵经典诗词的时候,感动您的情怀也许和千年前感动前人时是一样的,在这一刻,刘建彪带着我们跨越时空,实现一次次重逢,达到一个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