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原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 | 冯达文:面对“社会进步”“文明发展”,老庄为何要反省批判?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杨晚霞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8月23日,中山大学禅学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冯达文受邀做客“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以“道家哲学略述”为题,尝试揭示老庄面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社会变迁的悲情意识与批判意识,讨论黄老思潮如何借宇宙论转而对社会与文化予以正面建构,阐述被称为“新道家”的魏晋玄学如何承接老庄“原道家”的本体论开显自我与自由的追求的,并进一步探释与评介道家对于道教、儒学与佛学的影响。
学界都比较认同道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老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弘扬者则是庄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冯达文介绍,这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由贵族为主导的社会向平民为主导的社会变迁,贵族社会比较讲究精神教养,对于财富和权力不会过于看重。但是到了战国以后,贵族已经衰败,社会平民化了,而社会平民化的特点是突出个体性,个体也是追求功利的,为了追求功利,把各种学问知识当作工具来使用,所以这种平民化趋势表现为个体性、功利性和工具性。尤其在功利性的趋导下,人与人之间一定有冲突,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也会有各种战争。原先由分封制形成的近二百多个诸侯小国,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七国。在国与国之间的争夺中,小国是没有话语权的,国与国之间的争夺为了能够取胜,就发展出知识作为工具,而这种工具正是“连横合纵”。这种“连横合纵”是完全不讲正义、不讲信义的。

▲中山大学禅学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冯达文


对此,冯达文指出,老子强烈的批判与反省意识,就是社会历史变迁的这种永无终了的残酷性引发的。“在老子建构的学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各种技艺与工具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实际上是负面的,技艺的发展不是用于发展生产,而是使得争夺的手段更厉害,所以老子主张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而庄子又以多个“寓言”编织故事,显露自己的批判锋芒。例如他借“子贡南游”的故事揭明,“机械”等生产技艺的发明与运用,标识的不过是“机心”的发达与扩张;而“机心”的发达只会使人“纯白”的本心本性丢失。庄子在《庄子·大宗师》的一则寓言里更进一步追问“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发出“人耳人耳”的感叹。冯达文指出,依传统进步史观,人如果不能走出自然,不能与自然拉开距离,就无法成为人之一族。但是,人类在后来的“进步”中,越是追求自己的主体性,追求成为大自然的主宰,人与大自然的对置状态就越严酷。他继而补充道,人摆脱自然,与自然拉开距离,是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以知识技艺的开发为标识的。然而,工具的制作、知识技艺的开发,是为着改变人的生存处境,因而从一开始就寓含有功利的目的。随着工具的不断创新,知识技艺的不断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功利意识亦会不断加强,为功利而爆发的争夺亦只会越发加剧。“我们现在面对的也是这种格局。”
在冯达文看来,老庄“原道家”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这种深切反省与批判,决不是随意的。他们建构了一套以“道”为“体”的形上学。“道”在老子那里,包含有宇宙论与本体论两个向度。宇宙论向度通过暴露宇宙由单一向繁杂的变迁为散落,为下坠,揭明只有复归原初的未分状态,也即“无”(无矛盾)的状态才能回归本真;本体论向度则通过抽离万有的各别性的方法给出“道”。就“道”作为万有的共同性必须是在剥离万有的各别性才能给出的意义上,“道”也还是“无”(无分别)。“老子和庄子讲‘无’,实际上就是要弃去我们的欲求。我们只有回归到‘无’,回归到本原,回到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状态,才能够过一种平静的和谐的生活。” 冯达文认为,老子和庄子拉开了两重世界,一重是形而上的“无”的世界、本原的世界,一重是形而下的、杂乱的现实世界。他们追求要舍弃杂乱的、充满矛盾争执的世界,回归到形而上的、宁静的、恬淡的、纯朴的世界。这种追求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道法自然”。这就是由老子和庄子建构起来的原初的道家体系。这种体系是对现实世界被称为“恶”的变迁所采取的一种批判反省的态度。
到了战国中期,从老子思想又衍生出另外一个思潮——“黄老思潮”,即把老子和庄子原来对社会与文化的批评态度转变为正面建构的态度。“中国是以阴阳四时五行来分类,这是黄老思潮的一个基本框架,我们也称为宇宙论的一个框架。既然宇宙或者大自然是这样变迁的,我们按照这样的变迁来做事,那么就是道法自然。”尽管黄老思潮在近代科学中受到很多批评,但冯达文认为中国宇宙论的建构有其正当性,而不能说它是不科学的东西。西汉初年的几个皇帝都是用黄老思潮治国,黄老思潮在汉代占了有七十多年的思想主导地位,由此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所带来的繁荣景象。
“如果说黄老思潮是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正面建构和解释,这种正面建构和解释跟大自然的变迁节律是贴近的,那么,魏晋玄学又重新回归到对社会与文化的批判,通过批判而突显了人的个体性、人的自由问题。”冯达文介绍,魏晋士人面对现实的黑暗与混浊,再度承接老庄“原道家”对社会与文化的反省、批判精神。只是,它不取《淮南子》和汉人的宇宙论建构,而张扬了老庄的本体论向度。被称为“新道家”的魏晋玄学的本体论建构,是由王弼通过注《老》开始的。
讲座最后,冯达文还简单介绍了从道家如何发展出道教。他指出,道家是哲学,道教是宗教,这是现代人对两者的区分。道教有其神秘主义之处,因为把阴阳四时五行都生命化了,这种生命化意味着不仅人是有生命的,万物也是有生命的。故而道教有很多禁忌类的东西,也经常受人批评。但是道教立足于崇尚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变迁的节律来考虑生命的问题,这是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珍惜的。
据了解,“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图书馆主办,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深圳市云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大湾区
 
  • 天气
李大华说,除了必备的知识水平之外,公民的素质更多地表现为文明水平、道德教养、精神追求、性格独立、价值坚守、权利意识、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结构、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风貌。此外,判断能力同样是公民的一种现代素质。
1
【原创】李大华:打造先行示范区,深圳的公民素质应该如此"先行"
所以《大学》的地位如此之重要,是和这本书的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到了宋代特别是元代以后,《四书章句》变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从此之后,“四书五经”的说法就变成了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四书”排到了“五经”之前,而《大学》在“四书”里面通常是被列为第一部,故此变成了儒家的一部圣经。▲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在宋之前,《大学》的地位是什么。
2
【原创】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 | 陈立胜:《大学》如何变为儒家的圣经?
8月9日,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景海峰受邀在“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上,以“儒家的经典及其解释”,详细解析“经”的来龙去脉。为什么两千多年来这些著作我们需要不断去阅读、解释、理解,后人也是在理解和发挥这些经典的基础之上把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来向前推进。▲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景海峰当天讲座上,景海峰从“经与解释”“围绕经的观念展开”“经之意义的形成”等方面深入展开介绍。
3
【原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 | 景海峰:“经”为何需要我们不断去阅读与解释?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严文婷摄看茅洲河治理就像看新大禹治水,更像是在看周处打怪。一条是治理前的河流,也是一幅水墨画。我认为,《茅洲河》应该又名为“水鉴”,是赵川用文学的方式记录茅洲河治理的一部书,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4
【原创】商报副刊:水鉴——评赵川《茅洲河》
铁打的座位流水的官,关于职位,上位的人比下位的人明白。
5
【原创】商报副刊:麈尾指坐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欢迎特首接纳委员会的推荐,认为有关任命将提高处理终院工作的灵活性。林郑月娥指出,这些颇具声望的法官加入香港终审法院彰显了香港的司法独立,有助维持外界对香港司法制度的高度信心。贺知义林郑月娥赞扬贺知义地位崇高、声誉卓著,深信他将对终审法院有很大贡献。
1
林郑月娥拟任命贺知义为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
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习近平主席强调,“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坚定的信念,贯穿习近平主席“联合国时间”始终。分享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伴随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理念中的两个“新”走进国际视野。紧要关头,特殊时刻,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回应时代之变、世界之变。
2
习主席“联合国时间” 回应时代之变、世界之变
报道称,美国务院这份声明是在特朗普确诊新冠并住院后发布的。来源:环球网。
3
计划变了!蓬佩奥将访日本,但不前往蒙古国和韩国
人民网华盛顿10月2日消息,美国国务院2日表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0月4日将按照原计划启程对日本、蒙古国、韩国三个东亚国家进行访问。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史达伟2日表示,蓬佩奥将先后访问日本、蒙古国和韩国。当天,蓬佩奥称自己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将按原计划访问亚洲。
4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按原计划访问日、蒙、韩三国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习之”栏目用一组海报,带您一览习近平主席在这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她回答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
5
谁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习近平这样评价她们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