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徐恬
9月8日下午,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主持召开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暨重大项目调度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广东省和深圳市委部署要求,高水平加快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听取了2019年以来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和今年下一步工作安排,充分肯定了全市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审议通过了《深圳市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设计指引导则》《深圳市重点区域建设工程设计导则》等文件。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加快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全面推动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要坚持高标准、高效能,做好高水平规划设计、高强度开发建设、高品质综合配套、高端化产业布局,带动城市更新改造和功能配套升级,带动产业空间拓展和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要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早日使用,发挥重大项目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会议要求,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疫情安全和工程建设安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品质,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廉洁工程。
市领导刘庆生、田夫、黄敏、艾学峰、吴以环、聂新平、张勇,市政府秘书长曾湃参加会议。
深圳市重点区域再添新成员
部分重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全市平均水平两倍以上
深圳重点区域再添新成员,未来又增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记者从9月8日下午召开的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暨重大项目调度会议获悉:光明科学城核心区、九龙山智能科技城新增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全市重点区域由此增至18个。
作为新增的重点区域之一,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具体范围包括光明科学城的“一心一区”及其关联区域,面积约26.66平方公里。“一心”是指光明中心区(含光明云谷),是光明科学城高端城市要素汇集的综合服务中心,片区融合科技、商务、政务、文化、社交等功能,为科学城提供全面均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一区”是指装置集聚区,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
根据规划,位于龙华区的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发展定位紧扣“创新、智造、生态”三大特质,将构建以“AI+5G+工业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成为“九龙山未来数字城”,协同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代表深圳“先行示范”内涵的高品质产业创新空间样板,成为深莞中部集合城市的区域创新极核、粤港澳大湾区东岸中轴的智能制造高地、深圳“三生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乐园。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深圳市委市政府选择部分片区作为重点区域予以开发建设。全市其他重点区域包括: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大空港新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光明凤凰城、坪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运新城、笋岗-清水河片区以及福田保税区、高新区北区、梅林-彩田片区、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坂雪岗科技城将进行整合。
来自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上的数据显示,全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特点进一步凸显。2019年底,全市重点区域在建项目超过740个,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40%,比2014年重点区域成立之初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近7倍,部分重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