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6

读创网首页 > 文化 >
从“超女”到“练习生”,为什么偶像选秀还在“火”?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陈旭

编者按:和夏天一样热的,是偶像选秀。如果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开播算起,中国的偶像选秀已走过十七年路程。从早些年的短信投票到现如今的直播打榜,“粉丝”的热情从未衰减,在偶像“诞生”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大众偶像到“圈层”偶像,偶像的定义不断演变,对“粉丝”的影响也越发深远。这么多年,偶像选秀为什么还这么“火”?走到今天,偶像选秀又面临哪些机遇和困境?究竟,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选秀偶像?近日,人民网文娱部推出“三问偶像选秀”系列特稿,回顾我们走过的“造星”路,并思考当下的“造星热”该何去何从。“传统媒体在做、网络媒体在做,短视频平台也加进来,跟十几年前的《超级女声》比,偶像选秀的赛道更拥挤了。”2006年“超女”冠军、黑金娱乐CEO尚雯婕在接受人民网文娱部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近日,直播选秀活动《练习生请开播》上线,黑金娱乐也是活动“练习生”输送方之一。眼前这位曾经的“选秀生”,现已成为当初发迹行业的引领者、推动者。从最初一家独大到遍地开花,偶像选秀媒介渠道在变、产业模式在变、大众审美在也变,不变的是“造梦”本质、“民选”逻辑和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粉丝”:从旁观者到伴随者、决定者要说国内最早的偶像选秀,还要追溯到2004年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此前,偶像多是经纪公司选拔、培训、包装而来,并通过唱片、影视作品进入大众视野。“超女”启动了以观众投票推动选秀进程的环节,首次改变了偶像选秀的进阶和胜出机制。借助电视的号召力,“超女”第一次让观众看到了素人到明星的演变过程。

△  《超级女声》。来源:视觉中国

当年,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成为当红新星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声》等以全民投票形式进行的选秀综艺迅速“攻占”各大卫视;2018年,随着国内“粉丝”市场日趋成熟,偶像选秀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带火了“顶级流量”蔡徐坤和“全民锦鲤”杨超越;如今,当短视频、直播兴起,偶像选秀模式进一步更迭,《练习生请开播》把赛场搬到了短视频平台,练习生依靠打榜道具和新增直播“粉丝团”晋级,人气和“粉丝”支持率以更便捷、快速的方式被继续强化。“在传统媒体年代,电视台决定给观众看什么。互联网时代,内容输出有了更多的维度和角度。”说起偶像选秀产业的变迁,香蕉娱乐新人总监徐女士表示,媒介和技术的变迁,改变了偶像和“粉丝”的互动方式,“粉丝”从偶像的追随者变为了偶像的伴随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偶像命运的决定者。“过去,‘粉丝’远远地看着偶像,两者之间很难进行互动和反馈;现在,‘粉丝’深入参与偶像成长,互动和反馈都非常直接。”徐女士说。正如尚雯婕所说,“选秀的舞台变了,必将带来偶像产业的变革。”如果说“卫视造星”阶段“粉丝”还要“蹲点”守候偶像的出现,今天的“粉丝”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跳过其他选手,观看自己喜欢的偶像的片段。弹幕、点赞、打榜、转发直播间……只要有手机,“路人”随时都能成为“粉丝”。渠道更新之后,偶像选秀日趋碎片化和UGC(用户原创内容)化,偶像也可以把控自己展示的内容。除了选秀机制和平台的变化,在内容上,近年来的偶像选秀节目也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偶像练习生》提出‘越努力越幸运’,《创造101》提出‘逆风翻盘、向阳而生’,《青春有你2》提出‘梦想多远都可以到达’,都是在向社会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激励更多人砥砺奋进、追求梦想。”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敏说。偶像:从大众偶像到圈层偶像在自媒体时代,偶像市场也已进入“分众化”时期,偶像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根植于互联网的圈层文化,对偶像养成提出了新的课题:偶像难有完美人设,更无法取悦所有人,那不如深耕垂直领域。此后,一批性格鲜明、人设各异的95后新偶像出现,这也成为“大众偶像”向“圈层偶像”更迭的风向标。公众对偶像越来越包容了。只要有一个足够亮的闪光点,偶像便可在小众范围内“圈粉”。徐女士坦言:“曾经对偶像的各种条条框框都略去了,只要你足够有特色、足够出彩,就能够获得自己的‘粉丝’群体,哪怕只是在某一个领域。”这一点,某天娱练习生体验尤为深刻。他告诉记者,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偶像们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发展过程,团体偶像更适合培养多元化的人设、聚合更多的受众。如今,偶像产业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人设养成、团队担当和才艺比拼共同成为节目核心,选手身上的个性标签成为“圈粉”的关键。“每个人的业务能力都不同,长得好看、性格好也是业务能力。不管是什么猫,只要能让别人喜欢你就是好猫。”该练习生说。

△  《偶像练习生》。东星娱乐摄(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偶像也脱离了单纯的“榜样”概念,进化成为集精神引领和情感寄托于一体的职业。几年前,国内娱乐公司、经纪公司开始着力培养职业偶像,并在2018年通过《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节目点燃了练习生的“偶像之路”,偶像产业在国内初具规模。在打造练习生培训体系方面,国内公司在学习、借鉴日韩模式的基础上,开始摸索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产业链条。在我国,偶像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这就意味着培养方式必须“本土化”:十五岁以下的练习生以学业为重,十五、六岁以上的练习生才能接受公司的全日制培训。对此,徐女士表示,偶像在日韩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职业,就像医生、律师一样,孩子从小就可以规划将来做偶像,“我们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达成这种认可。”长久以来,偶像行业饱受质疑,不少偶像被认为是“只有颜值而能力有限”的人。“年轻人应当推崇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要更加注重偶像的内在品质和业务能力。我们要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偶像产业,借助偶像的力量讲好咱们自己的文化故事。”朱敏说。参与:从“我看”到“我选”从2005年,偶像选秀综艺就成了各家卫视暑期档的收视“良药”。近年推出的《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在年轻群体引发的反响更可谓“空前”。偶像选秀到底有多火?如果已经记不清“超女”决赛之夜的万人空巷,那么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让你感受到“粉丝”的热情:开播两个月,《创造101》累计播放量突破47.3亿;《偶像练习生》的累计播放量也超过了30亿次。

△  《创造101》。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不禁想问:从短信投票到直播打榜,十七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在看偶像选秀?“‘民选’是偶像选秀的基础。”嘉行新悦总经理李妍认为,《偶像练习生》第一期导师张艺兴与练习生的鞠躬和“请多关照”的口号,以及《青春有你》中“粉丝”替偶像选择下一场公演曲目,都表明“粉丝”在选秀过程中的地位变了:不再是“我看”,而是“我选”。某种程度上说,“粉丝”扮演了“偶像制作人”的角色,于是乎偶像的胜利就变成了“粉丝”的胜利。“民选”的偶像不再高不可攀,而是一个个真实、个性鲜活甚至有瑕疵的人。例如《创造101》中的选手王菊,或许她并不符合传统审美,但她最终从濒临淘汰的F班学员“逆袭”为独立女性代言人,这不仅让节目更加引人入胜,也呈现了更加丰富的“众生相”,集中表达着“粉丝”的多元诉求。偶像选秀从形态上走过了几个阶段,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始终不变,甚至越来越大。“粉丝”与偶像关系不断拉近,偶像不仅是“粉丝”情感投射的对象,也是“粉丝”寻找自我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出口。通过不遗余力地投票、打榜,“粉丝”投入金钱、时间和情感,在帮助自己喜爱的偶像出道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期待。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所言,青年人在成长阶段需要一个潜在的、可以投注情感的偶像,“偶像选秀节目,选的是他人,观照的是自己。”“命运怎样转折,同龄人怎样开始一点点闪闪发光、实现梦想,这个过程是很有感染力的。在这一点上,每代年轻人都一样。或许,这也是这么多年过去,偶像选秀节目依然存在并越发蓬勃的原因。”徐女士说。来源:人民网  郭冠华 马咏言(实习生)

 
 
大湾区
就业1人,脱贫1家!潮惠高速递出就业“橄榄枝”,引来“好日子”
佛山启动放心消费体验行活动
广铁端午假期运客531.5万人次 铁路返程客流明显增加
“中山造”客船创下三项国内纪录
佛山叠滘龙船“扒”上央视 激情漂移征服全国观众
 
  • 天气
家有神兽的同学阿美吐槽,春天时她在朋友圈里秀自己的园艺插花,分享一下创造的快乐,就有人在底下好心提醒她说“现在这些都是次要的,当务之急是高考,你得全力以赴操心孩子。我娃高考那会儿,领导平时再严苛,也给我放了半年假……”非要说的她悲从心起才行。阿美委屈说她也不是不想操心,可前提是人家后浪也得接受啊。
1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 乘风破不了的后浪
人生过半,丰富的阅历带给我们智慧,足以把人生的下半场好好布置安排一下。有时人生就是这样,上半场抗争,下半场该服从了。一天过半,一月过半,一年过半,把时光对半开,好像应该平分秋色。
2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 过半
王太生/文一线光照射,果子和它的背面日渐明亮,我凑近看山茱萸,红果子非常好看,是圆润、光泽、饱满、鲜艳的那种,它的实际效果比文字表达的要好看。山茱萸好看在哪里。腊梅果也是开花与结果,中间相隔较长的那种。
3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 果子的风致
贾岛寻的“隐者”尚不知是何人,皎然访的“陆鸿渐”却是大名鼎鼎的陆羽,茶神茶仙兼茶圣。这首诗就是老和尚的“自媒体”对这次不成功的峰会的报道。作《寻陆鸿渐不遇》,就是一次风流自然的实践。
4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 肆说唐诗:你还能想咋着就咋着咋着
5
【原创】深圳商报副刊 | 无鸡不成宴
古巴表示,我们重申,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外界不应干涉。在当天的会议上,古巴代表53个国家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我们欢迎中国立法机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重申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1
50余国在人权理事会作共同发言欢迎中国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获得通过
声明强调,香港国安立法针对的是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最突出的风险点,法律规管的是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四类罪行,惩治的是极少数犯罪分子。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6月30日发表声明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布实施,这是“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实践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好事、喜事,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坚决拥护和支持。声明重申,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
2
外交部驻港公署:香港国安法开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新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方慕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前后4批近千名市直单位干部勇挑重担,组成一个个指导服务组,自带干粮、直插一线,下沉到疫情防控的最基层、复工复产的最前沿,奔走在街道社区、企业园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作为第四批“下沉”干部之一,龙华区指导服务组党支部书记、组长岳燕妮一直忙碌在街道、社区,她说:“一个多月的‘下沉’经历,不仅是个人履历上的历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性上的沉淀,党员从一个身份,转变成了一面旗帜。华强北街道指导服务组在深入走访调研11个电子专业市场后,会同街道积极推动“帐篷交易”,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回来了,华强北醒了……记者了解到,其实不少下沉干部并没有企业服务的工作背景,但大家就是凭着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深入企业厂区、不断学习摸索,把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落到点子上。
3
战一线 践初心 深圳前后4批近千名市直单位干部下沉基层抗疫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握大局大势、坚定信心决心,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坚决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高高飘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省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厚望重托,不辜负广东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
4
致全省共产党员的慰问信
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
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