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带来的刚需以及新兴科技与政策协调的推动,按下了在线教育的“快进键”。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引发两会热议。乔布斯曾有一个著名的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技术虽无法替代教育,但战疫经验证明了技术加持下的“教育应急措施”若转变为一种可行的“常态机制”,对教育改革将具有深远意义。
▎打破线上线下对立思维 “全域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伟大教育试验中,在线教育成为居家学习很重要的教学组织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即将走进“全域教学时代”。对此,我们既要打破线上和线下教育的对立思维,也不要简单追求所谓融合的思维,而是更多地看到技术如何重新建构我们的教育,迎接一个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接受访谈 (图源:人民教育)
在张志勇看来,此次在线教育实践促使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展开了多方面的反思:
第一,是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在线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包括自主规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折射出了许多以往教育中“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
第二,是对学校教育的存在形态的思考。此次在线学习实践中,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边界已经被打破,预示着学校教育空间的全域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第三,对学校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思考。在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在线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转应急举措为改革契机 在线教育“常态化”优势多
“今年初,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全国高校积极应对,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2020年,很有可能成为新常态下教育理念、教学技术和学习方式驱动的新一轮教育变革元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表示,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教学变革的步伐。
▲互联网+教育进入课堂 (图源:教育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表示,将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应急措施”深入推进,转变为一种可行的“常态机制”,在教育改革的多方面都有深远意义。就此议题,赵海英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从成都七中“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个案,到此次的全民实践,在线教育首先就显现出了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独特优势,应将其优势发挥出来。
第二,在线教育促进教学能效指数级提升,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各环节,推进教育的供给侧革新与教学重构。
第三,使得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门槛降低更为可及。疫情期间学做菜和唱歌的直播视频排在快手教育品类的前两名,未来在线教育还可扩展应用到生存技能、闲暇生活、兴趣爱好各个方面,促进人们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全国青联:在线教育平台繁多 建议积极推动相关立法
近年来,网络在线教育平台迅猛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在线教育市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
全国青联调研发现,由于在线教育平台繁多、竞争激烈,普遍存在超前、拔高的学科类教育,严重误导消费者;产品广告营销过度、学习解答问题不精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发起在线教育维权调查 (图源:网经社)
此外,有些平台存在授课教师资质良莠不齐、授课内容不佳、虚假宣传、霸王条款、任性停课、退款难等问题,有些学习类APP甚至涉嫌传播未成年人不宜信息,或出现突然停业和“跑路”事件。
为此,全国青联建议积极推动在线教育立法,出台专门针对在线教育的管理办法,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在线教育准入条件与资质认证流程,建立健全在线教育资源的备案审查制度,明确在线教育平台在师资管理、资质审查、教学质量、收费退费、资金托管、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疫情暴露硬件短板 教育也要搭上“新基建”快车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此次疫情暴露了硬件问题是目前在线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信息技术硬件的支撑都显示出不足,且费用昂贵。朱永新建议,我们完全可以把“互联网+基础教育”理解为教育领域的‘新基建’。
教育行业如何搭上“新基建”这趟快车,更好地发展?在线教育赛道上的互联网代表也纷纷提出建言。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在乡村学校区域搭建5G微基站,在网络基础建设和服务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为乡村学校提供终端设备和资费补贴、支持民营教育企业开发5G和AI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图源:央广网)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针对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交了一份《关于搭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在线教育模式常态化的提案》。丁磊建议,加强线上线下教育融合,让在线教育长期性、常态化、正规化教学,还可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精品课程的供给,择优纳入全国数字教育资源免费平台。
读创两会综合:陈伊翘 梁佳彤 李耿光(整理自新华社、央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