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玮玮 通讯员 司新宣
春来正是读书天。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拥有“读书月”的深圳,越来越多的人已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年来,深圳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推进司法文化建设,倡导法治工作者养成终身学习、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长智慧,涵养心灵,开拓眼界,更好地投身司法行政工作。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司法行政系统12位法治工作者,在工作中严肃谨慎的他们在谈到读书这个话题时展现出了另一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深圳司法行政人在平时生活中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和意趣。
叶士珍(深圳市司法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处处长)
我平时阅读喜好比较杂,历史类、文学类、法律类、政治类的书籍都是心头好。
在选择图书时,我有自己固定的偏好,会反复阅读喜欢作家的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书我全部读了,其中,我特别喜欢《刺杀骑士团长》一书,读了很多遍。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历史类书籍作家唐德刚、许倬云、高华的书也很爱看。
有意思的是,作家有作家的偶像。通过喜欢的作家,我发现了更多的好书。比如,看了陈丹青的书,引发了我对他的老师木心的好奇。因为喜欢村上春树,我又开始读他的偶像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写的侦探推理小说,从而开拓了另一个阅读领域。《漫长的告别》这本书,我反复看,非常喜欢。后来我又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等侦探悬疑小说家的书。忙完工作很累的时候读一读这些书可以解乏。
此外,我也会有一些阶段性的阅读兴趣点。比如湖南作家残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新闻让我也关注和阅读了她的书;《长安十二时辰》火了之后,引发了我对80后作家马伯庸的阅读兴趣,他写的《三国机密》《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同样非常精彩;科幻小说潮起时,我阅读了刘慈欣的《三体》,另外还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系列书籍。
多年来,我都会坚持阅读《国家地理杂志》,同时我也会关注每年 “深圳读书月”发布的榜单,选择一些社科类的书籍。今年,《民法典》将颁布,作为法治工作者我很关注这方面内容,所以最近在看关于《民法》的一些书籍。
我觉得阅读可以对抗一切,包括时间。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需要另外的力量来对抗和平衡。在各种心境中,阅读都可以给予我们能量和滋养。
推荐书籍:苏力 著《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跳出现有框架,遵循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从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应用大量的史实来作制度对比、朝代对比、中外对比,击破了现有理论,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这本书不刻板,阅读起来非常有趣。
*~~*~~*~~*~~*~~*~~*~~*~~*~~*~~*~~*
蔡华【深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尚权(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
我是一个专门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我读书的爱好偏重于对刑事案件的分析和论证方面的书。但是,刑事案件的话题提出来总是沉甸甸的,而生活又不能仅仅是一种灰暗的色彩,所以,我还偏爱中国的古诗词以及摄影方面的书籍,尽量让自己的生活色彩缤、充满阳光。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在我的工作当中,可能伦理的庄重,逻辑的善辩是最重要的,但“生活又不情愿只有一种感觉,上班是另一种舞台,平凡但真实”(姜育恒歌曲《有空来坐坐》),因此,在书的浩瀚海洋中,我们需要汲取我们所需要的精华,让工作和生活获得双丰收,这可能就是选择一本好书的途径。
我看的书比较杂,但一般都会和兴趣、爱好以及工作相挂钩,我认为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和意义。我喜欢读的书一般来说,肯定和刑事辩护是有关联的,甚至是有密切关联的。比如,我最爱看《辩护狂》这本书,这本书记载的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头号刑事辩护律师塞缪尔•雷波维兹的生涯。雷波维兹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深深着迷:通常,刑事诉讼就像一座冰山,只有其中的1/5可以被看到,余下4/5则是隐藏做的。也许对未经训练的人而言,这隐藏着的4/5在法庭上不足为证。然而,它其实正是整个诉讼中最重要和最有趣的部分。
我常常在想,也许我的一生注定就是为这个4/5而保存在的。
*~~*~~*~~*~~*~~*~~*~~*~~*~~*~~*~~*
葛俊(深圳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室法律专务)
我平时喜欢看的书比较杂,原来喜欢看小说或法律相关的书,还有一些讲具体方法的书,比如《如何高效学习》《时间管理》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是眼界和格局。现在我更侧重关注关于人生思考、方法论的书,比如最近常看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讲的是关于生活、工作的基本法则。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工作、去生活,人一生有很多经历被消耗在选择上,其实很多选择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常常有得不偿失的情况。这本书中告诉读者可以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列出清单,明确目标,拆分成计划,从小计划着手,化繁为简,逐步落实。这样的思路对我很有启发。
在选书方面,我觉得不要赶潮流赶时髦,要看大师类的书,要看经过沉淀的书。对我而言,读书带来的主要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懂得不要凭一时的喜好去选择,而是要上升思维高度,不断超越自己。通过阅读的积累,逐步带来思想的改变,进而影响行为习惯的改变,形成良性循环。
推荐书籍:瑞·达利欧《原则》;吴军著《见识》《格局》;大前研一的书。
推荐理由:看问题的角度很透彻深远,可以让人跳出自身的思维夹角,向上思考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
王菡(深圳市司法局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审查二处三级主任科员)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我平常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是和法律直接相关的,而阅读书籍不仅有助于提高立法水平,而且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也可以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模式,让我觉得很有趣。
我以前看过一句话“人活在意义之网上面,而这些意义之网是透过概念和语言所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天然的。”所以我希望通过阅读去尽可能的探究概念、文字载体背后的思维和逻辑,进而理解事物、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存在的合理性。
在书籍选择方面,我比较喜欢社科人文大类的,尤其是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这几方面。以前我喜欢看比较厚本的书,觉得问题讲得更透彻,现在由于时间比较碎片,也开始看起了短篇文章。
我一般是根据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注释或者引用文献去找感兴趣的下一本书,或者是朋友推荐。对我而言,一本好书一是要作者的观点能够逻辑自洽,这是最重要的,不能前后矛盾或者存在逻辑链条上的漏洞。二是角度尽量全面或者新颖有可读性。三是用词不要太过晦涩难懂,毕竟我是把读书作为一种放松方式。
推荐书籍: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三部曲。
推荐理由:这套书很有意思,从宏大的视角把历史说的很清楚,而且对于很多问题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解读。比如书中提到一个问题: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物种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个体上的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劳累不堪,难言幸福。一连串为了让人类这个物种群体生活更轻松,繁衍更顺利的“进步”,最后却成为个体人类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锁。读完这套书之后,能够从其他的不一样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新的火花。
*~~*~~*~~*~~*~~*~~*~~*~~*~~*~~*~~*
谭力(深圳市司法局政治部三级主任科员)
我平时对书不强求,对作者也不强求,有什么就看什么。当然如果看到的书没有营养性,则会主动放弃。
在海量图书中,我会从知乎热门排名来参考选择读书。作为家长,目前阶段读书的意义更多为小孩提供榜样,顺便也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库。
我给大家推荐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当身处环境与书中所写相似时,就更能懂得书中感受,《沉思录》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阅读,你会发现放过那些不愉快也是放过了你自己。
*~~*~~*~~*~~*~~*~~*~~*~~*~~*~~*~~*
伍自强(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戒毒所教育科科长)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此向大家推荐余华的一部作品《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这本书,体现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历史是用真名写假事,小说是用假名写真事。这话有些极端,但真实的历史远比教材课本上所描写的更复杂与刺骨锥心,有更多普通人的疼痛。《活着》,可以带你走进建国后几十年,观看到一些历史,看到普通人的生活真面目。故事描写的很细致,用朴实的文字来叙述一个老人的一生,字语间平静而详实,让你穿越时间与空间,与那个时代的人物交流感受,看完掩盖书卷,结果让你会愤慨,会悲恸,会惋惜,感叹人生的悲欣交集,如能再反观现在的社会,或许会有让你产生重生的体验。
*~~*~~*~~*~~*~~*~~*~~*~~*~~*~~*~~*
周明仁(深圳监狱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之余,我比较喜欢“啃”国学经典著作。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多选择商务印书馆或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因读书而醍醐灌顶,这远非物质生活所能提供。
最近,我在复读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道德经》所蕴含的哲理,对于重新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疑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而这本书则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
宋莹璇(深圳公证处资深公证员)
读书本身就是乐趣,一辈子太短,尝试不了太多类型的生活,看书相当于拥有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每逢周末,我们姐妹三个和父母亲经常在家里开读书会,分享读书体会。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和文学书籍。谈到找好书的方法,我觉得以书找书,以人找人,在资讯时代,只要留心,太容易找到喜欢的书啦。
推荐书籍: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
推荐理由:我们生活在这大千世界里,人往往因不被人了解而深感孤独,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但如果有幸遇到了频率相同的人,就能看見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活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
李文(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戒毒所四级警长)
我平时喜欢阅读文学类、文学艺术类的书。希望通过学习,弥补文艺方面的知识。这个喜好也与工作有一定关系。我从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毕业,工作十余年,现在主要从事戒毒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为他们教授书法绘画课。我所教授的课程每期班上共25人,半年为一周期,通过书画课慢工磨细活,用文化浸润心灵,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
给戒毒人员上课,需要完整无误、浅显直白地教授课程,所以文化涵养积淀很重要。道出三分,肚子里要有十分才行。比如教授临摹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帖》,虽然是教写字,但作为老师,必须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
读书对我来说是充电,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创作,不仅仅要琢磨技术上的成熟,还要通过积淀修养,追求趋向赤子的艺术之境。
在选书方面,我主要是根据出版社来选择。选择字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排版、拓字要尊重原貌,印刷要清晰,我更喜欢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字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我也常看。另外,我会从一些优质公众号上寻找好书推荐。
推荐书籍:阿城 著《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推荐理由:这本书介绍了佛教文化传承、佛像造型文化等内容,书中文字浅显易懂、脉络清晰。
*~~*~~*~~*~~*~~*~~*~~*~~*~~*~~*~~*
罗翠芳(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司法所人民调解员)
作为一名法律实务工作者,我通常喜欢看专业类型书籍,包括相关的案例汇编,不过我也喜欢人文科学类的书籍。
在选书方面,我觉得第一需要明确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方向;第二,对书籍可以在实体店或者网络搜索看相关的评价;第三,了解书的简介是否如符合自己的趣味。如果都觉得操作麻烦,以上说的都是废话,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喜不喜欢,能否沉下心去读。
对于读书带给我的收获,我想用六个字概括:学习、思考、享受。
推荐书籍: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以超越时空的想象,谱写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对待法律要像对待星空那样,心怀敬畏,却又踏着坚定的脚步向前迈进。
*~~*~~*~~*~~*~~*~~*~~*~~*~~*~~*~~*
胡延浩(深圳监狱指挥中心初级警员)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一些思辨性的书籍。在选书方面,我有四个方面的参考标准:一是看作者,认识一个作者会让人想把他所有书籍都读一遍;二是看话题,比如迈克尔.桑戴尔的《公正》课程引发的思考,会令我对相关书籍产生兴趣;三是看推荐,豆瓣或者大神推荐书单当中,拣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四是保持好奇,敢于尝试,某个陌生的领域,闯进去了,或许就会发现新世界。
在书里,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能结识到很多朋友,没有眼前苟且的自我欺骗,有的是一端在时间长河深处一端在遥远未来的诗和田野。我相信读书能让自由的人更自由,让坚定的人更坚定,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希望照进梦想。
近期比较喜欢并推荐的一本书是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观》,书中系统讲述了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帮助我们构建正确世界观和实现认知升级。
*~~*~~*~~*~~*~~*~~*~~*~~*~~*~~*~~*
姚晓波(深圳公证处资深公证员)
我平时喜欢看历史和人物传记方面的书。平时我比较关注豆瓣网,留意评价和读者读后感。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读书让我得到很多收获,开卷有益,开卷有趣。
最近我在看斯科特·派克所写的《少有人走的路》。虽然已到不惑之年,但心智成熟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需要勇敢、进取和独立,并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