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钩/文
儒释道三家各说各话,各有一套话语体系,各有一套解码系统。这三家从源头上讲,有两个“原住民”,一个“外来工”。从气质上看,佛像庄严,道貌岸然,儒家则是个幽默老头。如果说“文风体现作风”,那么,儒家是用简洁的话讲“仁爱”,道家则用深奥的话讲“无为而治”,佛家完全用洋泾浜的话讲“普度众生”。
南子妖媚,艳光四射。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发誓说:我没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天打雷劈!天打雷劈!此景此景,让人分明感觉到孔子的急赤白脸,犟在嘴上,内心忸怩。 尤其最后他得出结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真是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儒家之言,发乎情止乎礼,具有天然的亲近感。
释家之言很有仪式感。《心经》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佛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每念至此,顿觉音乐响起,双手自然合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文白相糅,中外合一,如珠如玉,串行而下。必有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才适合念经。
道家之言妙处难与君说。《道德经》“道法自然”,语言却最不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您天天背诵《道德经》,可能会觉得奇妙无比。乍然一见,云天雾地。再来看看道家另一位主要代表,我一直觉得庄子有话不好好说,故意的。
在《齐物论》中,庄子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儒释道,每个都给你抛媚眼。渡你,缘分,妙……不可言。
这些字,个个都认识,合在一起不知啥意思。绕得头晕脑胀,投降。
三家之言,各有特色。以酒论之,儒家是春风吹酒熟的米酒,道家是易上头的烧酒,释家是公然醉人的洋酒。以菜论之,儒家是家常菜,道家是麻辣川菜,释家是讲究的潮州菜。以餐具论之,儒家是筷子,释家是勺子,道家基本靠手——返璞归真,赤膊上阵。
▲将预期,将未来,将可做而无能去做之事寄托于任何道,只能是望天打卦。但,将三家之言,融汇贯通,会当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