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评论员 胡蓉
4月7日,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超额准备金利率自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如今超出市场预期 “打折”过半,不难看出,这是为了把这些钱“逼”出来,用于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贷投放、债券投资。
此外,4月15日,货币市场还将打开一道“闸口”。
央行4月3日称,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定向降准的对象是中小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两类机构合计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分步操作是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全部资金能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据央行测算,在此次定向降准中,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将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很明显,此举是为了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
此外, 3月31日的国常会上还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等等。
疫情的肆虐让全球经济的衰退成为大概率事件,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全球多个央行相继出手,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市场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很多猜测,对全面降准降息政策抱有很大期待,但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央行依然保持稳健做法,没有使出强刺激“杀手锏”,而是采取了定向降准与非对称式降息办法,用“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
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有底气。眼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尽管全球疫情大流行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会给我国带来新挑战,但目前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不过,伴随着全产业链的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对资金存在强烈需求,采取“精准滴灌”十分必要且更为有的放矢。
其次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及避免加大货币贬值压力。目前全球疫情何时见顶尚不可知,在形势不明朗之前,没必要把“货币子弹”都打出来,不仅易使自身陷入被动,还可能加重市场的悲观预期。此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很重要,但也必须考虑到利率太低也会让钱“变毛”。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明显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预计未来猪肉价格将走低,CPI也随之走低,相机行事无疑更可取。
最后,“大水漫灌”导致的后果不可不察。为了防止流动性衰竭而掘开货币堤坝,未来也就必然要痛苦地面对流动性泛滥问题。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多国央行都将货币政策数量宽松和价格宽松发挥到了极致,但仍未走出经济低迷与通缩。
中国也有此教训,长期的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产能落后、库存高企、资产价格飙升等问题。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摆脱粗放式增长的路径依赖,走出一条以需求为导向、资源要素配置更具效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条路才能引领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不到万不得已,强刺激货币政策还是当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