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文 李博/图 通讯员 深三院
深圳市三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也是深圳唯一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疫情最高峰时,除了保留收治重症肝病、肝移植、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的科室,深圳市三医院腾空了其他所有病房用来收治新冠患者,众多外科医生和护士也加入了这场战疫。记者3月26日获悉,深圳市三医院外科科室已结束疫情相关工作,全力开展日常诊疗服务。
▲3月19日,神经外科主任初明(左一)手术中。
10小时完成外科病房改造
深圳市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初明最早以为新冠肺炎的疫情不会严重到动用到外科病房。直到1月底,深圳出现单日新增60例患者的情况。迅速攀升的数字让初明意识到,自己之前估计的形势还是乐观了。
那天中午,初明接到电话,神经外科作为深圳市三医院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外科科室,需要收治5个初筛阳性的患者。随后,神经外科全员投入到了收治这5名患者的准备工作中。
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承担了“先锋军”的责任,为外科系统收治患者“打了个样”。他们提前进行了多次全员院感培训,这对外科医生来说并不容易,初明做了30年外科医生,还从未穿戴过“全副武装”的三级防护装备。外科住院楼没有负压病房,更加需要谨慎对待,在接到上级通知后仅仅用了10个小时,神经外科就根据院感要求完成了病房改造。
当天晚上十点多,第一位患者被送到科室,初明看着改造好的病房,心情“突然不紧张了”,他说:“仗已经打起来了,现在就是上战场的时候。”
从美赶回国奔赴抗疫一线
▲神经外科接到任务后,在紧急改造病房通道。
与初明一样做了30年外科医生的市三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嘉林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规模的抗疫行动:“这种风险与给普通传染病患者做外科手术不一样,以前做手术就算感染也就是感染自己;但新冠肺炎不同,一旦有一个医生倒下,很可能整个科室的兄弟姐妹都会被‘牵连’。”
所以,刘嘉林在院感科的帮助下,在全科进行了七八次院感培训,每个人只有院感考核过关了才能上岗。面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医学知识基础的护工大姐,负责胃肠外科院感培训的医生黄石庭不厌其烦地又为她单独开了4次“小灶”,直至她熟练掌握为止。
另一个医生吴季霖在美国进修,原本要三月份才能修完课程,在疫情面前他决定2月底就提前回国。吴季霖回国之前,中国的疫情已经相当严重,里士满直飞深圳的航班停飞,他先从里士满飞到纽约,再从纽约飞到上海,最后由上海返深,正常只需要14个小时的航程,他飞了两天多。
出发前遇到里士满大雪,吴季霖担心航班因为天气路途受阻,前一天晚上就睡在机场,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回到医院以后,第一时间前往正在收治的科室支援,奋战至今。
生理心理双管齐下 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甲乳外科患者送感谢信
市三医院的外科团队,基本都是第一次参与救治传染病患者。面对疫情,外科医生们想了很多办法:甲乳外科郑维主任团队与抽调支援的急诊科主任张晶共同为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法,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胸外科主任乔坤团队还关注患者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在病房内打八段锦。
胸外科护士长温国欢介绍,此举是一是为了患者能够活动筋骨、缓解疲劳,加快他们的康复;二是为了给患者“找点事做”,排遣他们待在隔离病房时的孤寂,让他们少一些焦虑。为此,胸外科在收治患者时就加了每一位患者微信,除了给他们发八段锦的教学视频外,也会陪他们聊天解闷。
温国欢记得很清楚,有一位患者阿姨从武汉来深探望女儿,知道武汉的疫情以后一直居家隔离,在家也勤洗手戴口罩,与女儿分开吃饭,尽量不与女儿接触。阿姨确诊入院后,一直非常焦虑,她害怕女儿会被自己传染。
胸外科的医护人员特别关心她,常常陪她聊天;阿姨学会八段锦以后,也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排解压力,她说打完以后“很放松、很舒服”,渐渐地也把心情都“放下来了”。
据了解,目前医院外科病房已经过终末消毒,医护人员也都安全度过了医学隔离观察期,正有序开展日常诊疗服务。3月19日,开诊第一天,初明就为一名结核性脑膜炎并发急性脑积水昏迷患者做了手术,患者手术后立刻清醒,症状明显改善。目前,胃肠外科团队也紧急做了4例急诊手术,3例平诊手术。“有些手术不立刻做,患者会有生命危险的。”刘嘉林说,在这场战疫中,外科系统没有一人退缩,成功完成了历史使命,接下来将拿起手术刀,治病救人,治愈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