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佛山记者 段煜第
佛山将迎来顶级半导体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佛山)研究院”)成立会议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近日在佛山市政府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以及佛山市市长朱伟、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佛山市南海区区长顾耀辉、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理事会听取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景震强作《广东(佛山)研究院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广东(佛山)研究院相关管理文件等。
据悉,广东(佛山)研究院选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有望5年内引进孵化高科技企业58家,将成为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高配”科研平台,有效破解产业升级“缺芯”难题。
中科院布局大湾区的重要平台
2018年11月18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与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的框架协议,广东(佛山)研究院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运营管理,是集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广东(佛山)研究院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纳米技术、半导体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致力于产业技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将建设成为纳米技术、半导体等领域产业源头技术与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的重要平台、产业高端人才培养与集聚的高地,成为中国科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会上,各方对广东(佛山)研究院在未来推动佛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产业化人才表达了充足的信心。
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认为,广东(佛山)研究院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正在高起点、高标准地为佛山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在未来依托佛山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省科技厅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协调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落地的各项工作。
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表示,广东(佛山)研究院的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离不开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和狮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苏州纳米所会继续大力支持和推进广东(佛山)研究院落地佛山,不辜负佛山市对苏州纳米所的期待。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表示,在佛山建设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厅以及苏州纳米所对佛山的信任,佛山会严格按照广东省政府、省科技厅的要求,坚定决心,竭尽全力做好广东(佛山)研究院建设的相关工作。佛山市南海区和狮山镇要做好项目承接与服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场地改造的任务,尽快将场地交付使用,推进进程只许加快,不许落后。感谢苏州纳米所派驻佛山的专业团队尽心尽力、日夜兼程和风雨无阻地推进广东(佛山)研究院的各项筹备工作,苏州纳米所派驻佛山团队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把握产业趋势的能力、网罗科技资源的能力以及审核科技项目的能力值得佛山市、区、镇各级单位学习,希望广东(佛山)研究院继续将中科院和苏州纳米所的优秀做法在佛山发扬光大。未来,广东(佛山)研究院将成为佛山市一个很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佛山的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五年引进孵化高科技企业58家
据介绍,广东(佛山)研究院选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总规划建设面积为3万平方米,未来还可能扩展至8万-10万平方米。目前载体已进入设计装修阶段,相关设备也在购置当中,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佛山的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需求旺盛,但在科研方面有短板。现在很多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缺‘芯’,要实现产业升级,这个短板必须要补上来。同时,这个研究院也是中科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选择落户南海,主要是看中了政府的高效服务、发展产业的决心和企业所具有的科技创新精神。”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李昌群介绍,广东(佛山)研究院,将通过“纳米加工平台+研究中心+育成中心”的运营模式,建设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流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院有望解决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缺‘芯’之痛。”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局长何焯辉指出,佛山拥有约400家LED产业,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被“卡脖子”。广东(佛山)研究院作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升级版”,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破解其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未来,该研究院还将申报省重点实验室,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案透露,研究院将力争在5年内完成各项建设工作,组建150人的研发、管理、产业化及技术支撑队伍,承担1-2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科技部、基金委等项目)、2-3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佛山市及南海区科技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0项,制定标准2-3项;从国内外引进并培养省市级领军人才10-20人,引进孵化高科技企业58家,带动较大的工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