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罗洁琳 通讯员 吴维
5月24日,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统一部署和指挥协调下,深圳海关联合惠州市公安局、深圳市海防打私办等执法部门,共同开展代号为“使命2019-09”的大规模打击“红油”走私专项行动。
当天,420名联合缉私人员,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同步开展抓捕行动,共抓获走私“红油”团伙全部犯罪嫌疑人38名,现场查获“红油”94.67吨。经调查,案件初估涉案案值高达1.5亿元人民币。这是近年来深圳海关成功破获的最大宗成品油走私案,彻底摧毁了活跃在珠江口海域的成品油走私犯罪网络。
据了解,香港政府对流动渔船等用油实行免税政策,为以示区别,特在其使用的柴油中加入红色添加剂,俗称“红油”。根据香港法律规定,香港本地供应普通车辆等使用的柴油须正常缴纳相应税款,而红油则可免税款,但是“红油”只能作燃料及海事用途,不可作普通车辆等的燃料。
“红油”作为免税商品,在香港每吨“红油”的批发价格约为5200元到5500元人民币,而内地柴油价格在每吨6600元到7200元人民币,每吨中间存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差。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偷运“红油”入境,赚取差价。由于内地禁止使用“红油”,因此走私分子需要把走私“红油”的红色染料过滤掉,还原成普通颜色的柴油后再出售。
今年3月份,惠州市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十分隐秘的走私入境“红油”出现在惠州区域。据深圳海关和惠州市公安局调查发现,该走私团伙为规避深圳海关等执法部门打击,不惜费力气穿过珠江口绕道东江水域,再择机在沿线的非设关地简易码头走私入境,这种路线更为复杂、走私成本也更高。
据了解,作为珠江水系干流之一的东江,顺着地势从广东东北向西南流向,流经惠州惠城区和博罗县地域,经东莞进入珠江三角洲,航道复杂。珠三角经济繁荣,珠江沿岸近年来又有很多大型工程,珠江上运沙船、工程船等往来穿梭,每日多达数千艘,走私分子就趁着拥挤的航道浑水摸鱼。
一些可以合法使用“红油”的不法港澳流动渔船船主,采取改装加大油箱的方式,将单艘船的载油量由正常30吨左右提高到50至80吨,甚至一些运沙船可以携带200吨左右的“红油”,沿着珠江绕进东江流域后,偷卸在一些偏僻的沙场简易码头,再采取“蚂蚁搬家”手法,通过油罐车转运至广东博罗、增城等地,脱色后向内地市场销售牟利。如不严防死守、严厉打击,走私团伙每日走私入境的“红油”可达数百吨。
据调查,这个大型的走私“红油”网络由海上运输团伙、陆路运输团伙、脱色团伙、销售团伙等组成,各个团伙之间分工明确,组织严密,隐蔽性极强,且骨干成员涉黑,有着较强的反侦查经验。
5月24日凌晨,抓捕时间成熟,深圳海关缉私局和惠州市公安局的数百名干警们,分别扑向遍布珠三角的数十个涉案“黑油窝”,成功将该批“油蚂蚁”连窝端掉,彻底斩断了该地下“红油”走私链条。
据了解,“红油”脱色加工一般选用强硫酸、碳酸、强化剂、漂白粉、避色强等褪色原料对油品进行脱色处理。脱色点和脱色设备简陋,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等重大消防事故。脱色后的污水、废油随意排放会污染当地的土壤和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此外,由于脱色时加入了强硫酸等褪色原料,会对使用的机器设备有腐蚀作用,使机器容易老化生锈,并容易造成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