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73

读创网首页 > 财经 >
深圳商报经济报道:追问企业家精神 探寻“深圳基因”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李耿光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晓薇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商”味。以经济报道为办报特色的《深圳商报》,与深圳的这一城市气质高度契合。一份报纸与一座城市,由此开展了一段执手之约。

“立足深圳,宣传特区,辐射内外,服务经济”,这是《深圳商报》1991年元旦正式复刊后制定的编辑方针。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在过去的10000个闪亮的日子,这份初心始终跳动在我们的胸膛。10000期的墨香里,有我们对深圳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有我们对深圳产业行业变迁的细致观察,有我们对大大小小企业每一步发展的生动记录,有我们与财经大咖的高端对话,有我们对创业小人物投射的关注,还有经济大事要事发生时我们在现场的身影。

28年,我们初心不改,深耕经济报道并领风气之先。28年,我们以“商”为介,为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言。

高奏改革开放主旋律,与深圳发展同频共振

我们将初心融入改革开放这一深圳发展的“主动脉”里,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

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关于经济特区发展路向的讨论甚至争论中,面对外界对特区何去何从、还能发挥什么作用的疑虑、顾虑,《深圳商报》一路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先后组织策划了深圳发展战略大讨论、再创“深圳效益”系列报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列评论、“八论敢闯”编辑部文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十大体系”综述等一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政经报道,有效地引导了舆论,被外界称赞为“为改革立言”。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探索征程中,《深圳商报》一如既往履行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以不落窠臼的报道形式和内容,继续为深圳“走在最前列”摇旗呐喊。

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系到城市未来兴衰成败的重大改革课题上,我们主动当好智库和“瞭望员”。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深圳的强项,也是城市竞争力领先国内的关键所在。但对标世界一流、对标先进,深圳的营商环境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推出“深圳营商环境百人谈”专栏,深入各行各业,请出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的各种从业者、创业者,谈谈他们对深圳营商环境的感知、评价、建议甚至是批评,为深圳对标全球最高最优最好营商环境汇聚智慧,提供一线“军情”。

又如,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深圳扩大开放的新支点上,我们秉承“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策划了《用脚板丈量大湾区》系列报道,派出几路记者深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逐一采访,既展现各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举措、新作为,也展现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原汁原叶的基层一线素材,为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追问企业家精神,探寻“深圳基因”

我们将初心融入对“深圳基因”的探寻中。

深圳之所以能有今日辉煌,很重要的一点,是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甚至伟大的企业家。在我们的报道里,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是永远的主角。与CEO对话、总编辑访谈、企业家精神与深圳、“深二代”创业志……复刊以来,我们先后打造了一系列与企业家高峰对话的“网红”栏目。亮相《深圳商报》的企业家,有华为任正非、腾讯马化腾、万科王石、招行马蔚华这样重量级的领军人物,有金蝶徐光春、雅昌万捷这样的创新标杆,有光启刘若鹏、柔宇刘自鸿这样的科技新星,还有铁汉生态刘永这样的绿色环保先锋、三诺刘志雄这样的草根创业英雄。我们的报道,不仅是想展现企业家们的创业风采、传递行业信息,我们更希望透过各行各业企业家的经历,探寻“深圳基因”。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宏大背景下,我们于2017年6月20日起推出大型年度报道“企业家精神与深圳”,旨在深刻探讨深圳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良性互动,记录深圳成功企业和成功企业家的成长印迹,从而在这一特别层面上探寻城市发展方向,探索国家崛起路径。在我们对企业家的采访中,谨守责任、勇于竞争、专注创新、诚信守法、强调合作,这些关键词一再被提及。而企业家精神之所以闪耀深圳,原因在于“深圳基因”的价值认同,那就是:生于改革,源于开放,成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跨度长达半年多的“企业家精神与深圳”系列报道总共见报了70多个版、150多篇相关稿件,相关话题在深圳商报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的阅读量达到2000万次,在全国引起了新一轮关于“深圳基因”的讨论,成为“现象级”作品。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还专门对其进行了点评和表扬,认为这组报道在引导广大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更好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服务300万商事主体,为企业成长壮大积极鼓呼

深圳是创新之城,也是创业之城,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我们还将初心融于对深圳300余万商事主体的关注与服务中,为他们的成长壮大积极鼓呼。

从“走万家企业,寻发展亮点”,到“龙岗区重点企业百家行”的专栏报道,我们勤力深入各个战线上的企业,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从“深圳‘五华’现象启示录”,到“寻找深圳‘隐形冠军’”的系列报道,我们敏锐挖掘深圳企业中的“优等生”,提炼深圳创新发展经验; 从“聚焦深圳新增长极”到“深圳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系列述评,我们及时洞悉深圳经济版图的变化,总结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在我们的经济报道里,有热度。“华强北强在哪里”“华强北涅槃”“推动华强北融入全球创新链” ……在华强北发展的不同时间段,我们总会策划不同角度的系列报道,对这片深圳最“热”的商圈启动“真相调查”;

在我们的经济报道里,有温度。康佳集团,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也是深圳最早的百亿企业,代表着国产家电的辉煌。2016年3月底,一次偶然路过,我们的记者不经意间发现位于深南路边上的康佳集团旧总部正在拆迁,康佳大院变成了一片瓦砾。第二天,一个整版图文并茂的报道《康佳大院:再看你一眼》付诸《深圳商报》报端。从对康佳辉煌历史的追忆,到康佳员工与深圳人对康佳情结的讲述,再到旧址上新建康佳综合体的展望,温情脉脉的报道打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在我们的经济报道里,有深度。华为、华大基因、华强科技、华侨城、华南城,这五家以“华”字打头的企业是公认的深圳经济名片,是各自行业的标杆,拎在一起使得“五华”成为一个偶合性的称呼和一种代表了深圳经济发展特点的现象。“五华”是如何长大的?“五华现象”为什么能够出现在深圳?深圳能不能出现更多的“五华”级企业?2014年新年伊始,《深圳商报》强势推出《深圳“五华”现象启示录》大型系列报道,在主流媒体上首次聚焦“五华现象”,半个月时间里共刊发10篇深度调查,对“五华现象”进行深入解读剖析。文章刊出后,立即引起社会热议,网络上更是出现了“五华现象”贴吧,有人热议深圳还有多少个“华”。这组报道,也被业界称作为企业如何自发升级转型、政府如何厘清边界“提供了属于深圳的回答”。



 
 
 
  • 天气
深圳成熟的市场环境、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以及活跃的产业资本,滋养出文化融合一切的创新生态,“文化+”的产业链日趋完善
1
评论 | 创新,成就深圳文化力量
暴雨时节,“深圳记忆”项目组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梧桐山脚下。此番约访的是罗湖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项目“金石传拓”,代表性传承人宋展崇并非长者,而是一位“85后”小伙。深圳非遗,后辈代出,令人欣慰。
2
“深圳记忆”第17期 |“金石传拓”:古代中国的“复制术”
5月19日,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将盛大开启,这也是观澜湖艺工场连续第四年参与深圳文博会。
3
观澜湖艺工场文博会分会场19日开幕
5月11日下午,“文心可鉴,墨绘中华”——史文集、曹建华中国画邀请展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文化中心展厅开幕
4
大湾区文化盛宴来袭
5月9日开放的门票摇号申请仅面向目前在日本居住的居民。海外人士2019年只能通过各国和地区奥委会或官方指定售票处购买
5
东京奥运门票开售啦! 深圳人如何购票看这里
5月14日上午,龙华区“暖心接访月”启动仪式暨信访宣传日主题活动在龙华会堂前广场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程正华,龙华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公室主任韩荡与龙华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各界群众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会议。启动仪式上,龙华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代表宣读“暖心接访”承诺书,区信访局通过大型展板首发信访知识原创系列漫画。程正华、韩荡与龙华区信访局局长王建文共同开启活动启动球 。
1
视频 | 龙华“暖心接访”,让街坊暖心!
迈入2019年,深圳商报及读创客户端将坚定不移走与深圳城市气质相匹配、以科技财经文化为主要方向的发展之路,努力将商报和读创打造成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的社交平台
2
再出发!深圳商报&读创致力打造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
如何依法依规表达诉求?信访人员如何避免触碰“信访禁区”?
3
趣味图解 | 龙华区信访局首发信访知识原创漫画
深圳全市各级机关计划招考公务员469名。其中,市级机关单位招考184名;区级机关单位招考216名;街道机关单位招考69名
4
定了!5月12日笔试 深圳拟招录469名公务员
目前,上海、广东、北京等6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上海以248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居首位。
5
4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9连涨,多地年内或跟进
 
E办事
  • 办事八达通
  • 生活八达通